8月18日下午,“回响·AI方言艺术展”开幕式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行,这场由苏州博物馆、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直觉泵InsPUMP携手广州美术学院联袂打造的数字艺术盛宴将于19日正式开展并持续至9月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邀请二十余位青年艺术家,以苏州为样本,聚焦方言留存与数字保护主题参与创作。艺术家们从各自的视角审视江南文化,打造出十件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涵盖沉浸式影像、互动影像、实体交互装置、行为艺术表演等多种类型。AI技术的创新应用与视觉艺术符号再造,为观众带来了有新意、有年轻创造力、有趣味交互感的方言新体验,让苏州方言在连接中创造,在回响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艺术家张琛创作的《非梦》,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园林解构,重建了一个跨越虚实的“梦境”,将AI语音技术生成《游园惊梦》经典选段,形成人与AI似梦非梦的昆曲对唱;数字媒介创作人王志鹏将苏州市的“经济”与“天气”数据相调和,通过自定义的“算法”绘制了一幅“矩山图”……这些来自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使观众置身于古典与现代的相遇中,体会与众不同的艺术领域;同时,也以此为契机,探讨人工智能在科技与艺术领域的更多可能。

如果把艺术比作想象的传递媒介,科技则赋予这段旅程更为新奇的体验,让观众得以通过全新的方式,与AI方言相遇,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此次展览以科大讯飞的语言模型和多模态能力为技术基础,观众可通过语音与体验装置作品进行交互,先听AI合成版苏州话,再进行跟读,语言声波通过系统识别转化为视觉线条进行反馈,从而为观众创造由“话”至“画”的专属体验,感受苏州变“HUA”的神奇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在这场展览中精彩亮相,在《蝴蝶回到蛹中》演绎着属于吴语的“AI之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俞同舟利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生成“记忆”并制作了一个实时的虚拟人程序,通过科大讯飞的方言合成技术,用吴语为观众讲述她的“蝶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随着“博物馆+”概念的深入与升华,其文化职能日益凸显,与城市的联结更为紧密。对于苏州博物馆而言,让艺术与人工智能发生碰撞,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未来,苏博将继续深耕文化领域,创造“博物馆+”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