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丝不苟,病床旁始终全神贯注;他们甘于奉献,用“无疆的大爱”护佑百姓健康;他们攀登医学高峰,只为点亮生命中的那盏灯。他们就是医师。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近日,记者走进潮州市中心医院,聆听医师的故事,感受医者的初心,走近平凡又伟大的他们……在此,向所有医务人员道一声:医师节快乐!

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叶绍光:

纤毫之间走“钢丝” 仁心施术的“铅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绍光在为患者行介入手术。

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血管一旦出现堵塞或者破裂,患者生命就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而介入治疗的出现,让这类患者获得了新的希望。如果将人体的血管比作生命通道,介入团队就是确保生命通道畅通的巡视员。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叶绍光就是这样一名巡视员。

说起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创建,可以说是从“0”到“1”,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2015年,当时担任普外二科副主任的叶绍光主任医生兼任介入血管外科主任。由于介入技术是基于医学装备和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学科,叶绍光坦言,他一开始对介入技术是一无所知的,相当于从头开始。

那时每周三晚上,他就坐上大巴前往广州,早早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跟着医院的专家上手术台,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回到市中心医院后,叶绍光就带领医院的介入团队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从2016年开始至今,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已经开展了四五十项新技术,其中绝大多数是潮州甚至粤东地区首次开展的。

比如采访当天,叶绍光就准备开展我市首例胸主动脉瘤介入手术。叶绍光说,主动脉瘤是人体内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处理,继续增大会造成压迫症状,而一旦破裂会短时间内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通过介入治疗,在主动脉动脉瘤处植入大动脉腹膜支架,有了腹膜支架的外膜,对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就能降低日后出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而且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对于脏器功能不全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使用介入治疗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除了治疗胸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目前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还开展了肿瘤、神经、心脏等方面疾病的介入治疗。也有许多开放性手术无法治疗的患者,他们尝试使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比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等。同时,介入血管外科还是创伤中心的组成科室之一,为骨盆大出血等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止血,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叶绍光说,由于涉及面广,介入治疗涉及的病种也多,且介入技术进展迅猛,不断有新技术新装备出现,这就要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

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有许多是危急重症患者。面对危急情况,叶绍光胆大心细,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果断处理。近日,叶绍光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一患者脾动脉瘤破裂,情况十分危急。他连忙赶到医院为其进行介入栓塞,这时他才发现患者血管因为发生病变,脾动脉弯弯曲曲,手术难度一下子增大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将小于0.14毫米的导丝穿过血管,用他的话说简直“如履薄冰”,直到手术完成,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许多介入手术需要依靠CT等造影设备,介入血管外科的医生需要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手术中穿着重达二三十斤的防护服进行操作。而每天,叶绍光带领手术团队几乎从早干到晚。去年,叶绍光所做的手术就多达600余台。尽管承受着精神和身体巨大的双重压力,叶绍光仍然这样对记者说:“多挽救一条生命,就能多挽救一个家庭,虽然很累,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医生就是要奉献自我,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神圣的使命。”

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佳炜:

坚守生命最后防线 不轻言放弃的“特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佳炜正在为病人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气管插管、呼吸机,俯卧位通气、纤支镜吸痰、有创血压监测、循环支持、血液净化……”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经常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抢救时刻。重症医学科(ICU),是离死亡最近的科室,也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佳炜在ICU一干就是14年。14年来,陈佳炜全身心扑在重症医疗事业上,以精湛的医学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当生命的“守门人”,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他先后获得第六届“南粤好医生”、2023年“广东医疗系统优秀个人”等荣誉。

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病况复杂。一次用药,一次手术,都直接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因此,ICU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诊疗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对病情作出判断,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选择。

从业以来,陈佳炜不断钻研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为重症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他通过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各种急危重症学术交流会议、参加广东省紧急医学救援骨干培训班,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及理念,提高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水平。作为科室副主任、教学主任,他还负责主持科室带教工作。同时通过专题授课、三级查房、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重症医学科临床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正是他们精益求精的技术,让一个又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获得新生。

3月23日,患者吴先生因“胸闷、气促”到中心医院就诊。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到诊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不省人事、氧合下降,CT提示两肺广泛渗出性病变。“患者入住ICU后呼吸机支持参数极高,但低氧仍无法改善,两小时后复查血气分析氧合指数60mmHg左右。如再无法逆转病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回忆起吴先生入院后的情况,陈佳炜仍历历在目。“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纠正患者严重低氧状态,尽可能缩短缺氧事迹”根据对患者的病情的充分评估,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支持治疗。作为ECMO团队的主要成员,陈佳炜和其他医护人员竭尽全力,紧密协作,用90个小时的日夜坚守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通过ECMO技术成功使患者转危为安。ECMO这项技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相当高,是急危重症领域最复杂、最尖端的技术,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该技术是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希望所在。ECMO技术的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医院强劲的综合救治能力和专科团队高效的协作能力,更为我市及周边地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主要负责人,陈佳炜不仅能开展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危重患者抢救工作,还能完成并指导下级医生开展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ECMO等重症诊疗操作。据统计,陈佳炜每年收治危重症病人100多人次,完成各种诊疗操作200余例次、诊治门诊病人800多人次,临床效果显著。

ICU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常在分秒之间。为了抢救病人,陈佳炜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接到急救电话,每次呼叫他都随叫随到。在新冠疫情最吃紧的时刻,陈佳炜日夜坚守岗位,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与普通病房不同,ICU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家属把病人交到我们手里,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陈佳炜表示,当了10多年医生,始终不变的是24小时紧绷的神经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他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中。

市中心医院精准医学中心负责人林芬:

科研路上孜孜以求 甘于奉献的“幕后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芬在PCR实验室提取全血样本DNA。

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科研工作26年,兢兢业业、好学不倦、锐意进取,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医学检验工作奉献自我——她,就是市中心医院精准医学中心负责人林芬。

1997年林芬来到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009年调至中心实验室工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粤东地区先进的检验技术项目,如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唐氏综合征筛查、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B27)等检测,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

工作中,林芬多次协助临床解决本专业复杂病例,为江西赣州籍一例罕见重度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进行实验室鉴定,采用基因测序鉴定潮州本地1女孩罕见地贫类型Hb Malay,为临床提供准确和快速的诊断依据。

2020年春节,我国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市中心医院作为潮州市唯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实验室承担了核酸病毒检测工作,林芬一直和实验室的同事们奋战在防控第一线,以主要参与者进行潮州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项项目“潮州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家庭聚集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该课题相关论文。

科研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不仅需要全神贯注,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与耐心。林芬说,要从中寻找到兴趣所在,一开始工作没多久,她参与科室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而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坚持和投入,研究是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果;如果没能发现研究的乐趣,同样也是无法坚持下来。

这种坚持也让林芬在学习上得以保持专注和从容。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睡觉前再学习一小时,为了解检验科学的前沿技术与新进展,面对苦涩难懂的全英文检验科研文献,林芬耐心细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习惯她已经保持了许多年。参加工作后,她先后考取广东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大专、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本科。2013年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检验副主任技师资格,2018年取得医学检验主任技师资格,成为潮州市当时最年轻的医学检验主任技师。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自学参加全国英语考试,取得学士学位。2019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考试顺利通过,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2022年取得硕士学位。

在科研的道路上,林芬孜孜不倦,锐意进取。在完成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她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科研,长期进行潮州地区遗传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诊断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蚕豆病、登革热以及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并主持开展多个省、市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林芬以第一作者在各级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1篇,参与论文30多篇,在全国和省内荣获多个奖项。

自担任精准医学检测中心负责人以来,林芬非常注重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挖掘团队年轻成员的可能性,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她积极组织精准实验室同事们进行科学研究,在2021年度、2022年度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年会上获得单位论文组织奖、优秀论文等多个奖项。

林芬表示,她十分幸运遇到两位好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才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如此顺利。她总是谨记原检验科老主任吴教仁老师“踏踏实实,做出一些真正有益的成果才是我们的追求”和原实验室杨立业主任“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人的起点可能相同,但通过努力结果可以不同”的教导,以此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