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绘画艺术千年薪火相传,山水画是造化自然的镜鉴与完善,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理解和诠释。换言之,山水画以其鲜明的文化意涵,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中国艺术精神和文化气象的建构。

陆俨少先生曾说:“自古作者,能自名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中国画家只有根植传统,深入生活,用真善美的心灵之光去照见宇宙万象,诠释生命和解读生活并以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才能创造出真艺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泛西化艺术的冲击,众多艺术家思考着,探索着;进入新时期,孜孜于笔墨当随时代转变,题材推陈出新,致力于为祖国河山立传。

当下,山水画在现代中国文化精神建构中承担着更多的时代使命。当代中国画家们走遍名山大川,壮游写生,描绘河山新貌,表现社会欣欣气象。本次展览以“山河万景”为主题,希冀通过艺术家们呈现壮丽河山的图景画卷,一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新气象,体会中国文化体系传递出来的“山水精神”之魅力和时代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游园入境,当代山水画作品展

探究中国画的当代性和传统绘画的创新问题,不能不关注学院体系。现代学院教育体系是现代中国画传承、流播和发展的主干道,是我们观察当代中国画家的观念、图像和风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关键钥匙。当代院体名师因材施教,诱发学生悟性,传授独特理念与技法;青年画家在水墨交融中领略传统笔墨的精神,明晰创作方向,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坛注入精新的力量。

“游园入境”推出“踏遍青山”与“青山微语”两大专题,通过名师与青年艺术家作品的相互辉映,欣赏他们在名山大川中追寻的山水精神的再现,同时借此关注于当代院体教学的新求索。通过展呈他们的画作,望能让观众进一步领略当代院体教学体系影响下中国画发展的多元面貌与艺术风采。

中国山水画写生,有“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之精神指引,唯有看得多,胸中方有丘壑万千,才有奇峰尽秀。受此信念驱使,历代山水画家们多登界游方,访遍名山大川。正是这种一直不停歇的行走,让山水画家们对不同地域的山水风貌有了更真切、更直观的观察与感悟,从而跳出模仿之窠臼,确立了自我的艺术品格,亦使不同时代的山水写生作品具备有不同时代的风范。

“踏遍青山”专题,以个案的形式展呈当代山水名师的周游写生之作。山壑峻秀、林木茂郁、古寺俨然,画家们将山川景致收入画中,在“师造化”中以时代的思维方式追寻自我,探索出独到的艺术风格,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面貌。

蔡拥华《西樵写生之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拥华《西樵写生之一 》
蔡拥华《枕流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拥华《枕流亭》
李若晴《泰山附近有滑雪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若晴《泰山附近有滑雪场 》
李若晴《五台山显通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若晴《五台山显通寺》
王保安《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保安《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
王保安《西樵写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保安《西樵写生 》
郑阿湃《清远白庙渔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阿湃《清远白庙渔村》
郑阿湃《英德黄花镇彭家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阿湃《英德黄花镇彭家祠》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山水相应之景,自古就是文人雅士钟爱的创作题材,原因不止在于山水的自然之美,更是因为将山水之间的往互上升到文化哲理与精神境界之中。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青年艺术家们因对美学创作的追求而拥有各自独到的绘画理念和语言表述,折射出对自然本质的感悟和对艺术本体的思考。对艺术可能性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让他们逐步建立起新时代的山水艺术语境,并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开拓出新的视觉图景,构筑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意象。

“青山微语”专题将展呈新生代青年山水画家的作品。他们以学院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风格作为解决方案,将现实世界的体悟与传统笔墨的语言相结合,进行中国画图式的更新和求变。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这一传统题材的不同面貌,探讨当代语境下山水画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梁焯韦作品《罗浮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焯韦作品《罗浮涧》
梁焯韦作品《石峒古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焯韦作品《石峒古庙》
卢贞作品《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贞作品《塬上》
卢贞作品《麓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贞作品《麓怨》
张志峰《黄山道中速写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志峰《黄山道中速写 》
张志峰《青岛黄海饭店速写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志峰《青岛黄海饭店速写 》

观一心 · 当代山水画作品展

古人曾言,山水之间有无穷之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到:“圣人含道暎物, 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画家玩味山水之“象”,目的是与自然相通,与道相通,让自我的精神在自然的陶冶中变得通达自在、开阔高远。于尺寸画境中容纳天地、吞吐山河,将千山万水融入胸中,把自身心境寄予自然,以得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正是中国画家于山川自然中所追求的意境美学。

“澄观一心”将展呈梁江、方楚乔、叶其嘉、唐晓、罗江、王永、蔡长平、何俊华、周湧、张森霖、张建京、王畅怀、宋陆京、杨锦浩、陈年发、陈俊宇、姚涯屏、邱健彬等著名山水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审美的经验,体现了当代中国山水画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美。观众可通过本次展览,感受当代山水画家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对笔墨语言的探索,与他们一同卧游山水。

梁江《最是人间四月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江《最是人间四月天》
方楚乔《雪岭之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楚乔《雪岭之春》
叶其嘉《水乡新雨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其嘉《水乡新雨后》
唐晓《岭南云髻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晓《岭南云髻山》
罗江《后山小水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江《后山小水塘》
王永《鸣泉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鸣泉图 》
杨峻《卫城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峻《卫城暮色》
邱建彬《太姥奇峰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建彬《太姥奇峰多》

大岭砚桥 · 梁弘健作品展

梁弘健是当代岭南山水画家中别具特色的人物之一。他的厚重的用笔用墨使岭南的山水画创作生出一片新气象,与以往的具象写生、风韵鲜活的岭南山水画有所不同的是,他在题材、立意、构思和笔墨语言上,更为自由、随意和率性,显示出师造化与师古人、师心三者结合的个人风貌。

“大岭砚桥”展呈梁弘健山水画作品,他在层层叠加的笔墨中展示的山川的静穆之美,不为外物所移的自我存在,让人感觉到他笔墨的独立存在。不管是“筑建于笔,建勋于墨”亦或是“逸笔草草聊些胸中逸气”,梁弘健始终是依着实现弘观内美的笔墨之法,达到内心浑厚华滋的大美意趣的。

《巢顶杜鹃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巢顶杜鹃红》
《德庆古蓬村柿子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庆古蓬村柿子红》
《德庆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庆峡 》
《红岭日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岭日照》

万象随心 · 羊草作品展

羊草者,今之画人也。丹青之下,抱不群之才。本名杨东升,籍贯广东丰顺。少为农家子,即喜涂鸦。及长,从戎从学,复晋身文院,专事绘业。丹青兴味,从未释怀,凡四十年。画中各体,莫不兼善,尤擅山水,渐有声价。夫山水者,大物也,盖上可穷天地之妙,下可状江山之奇,挥纤毫之笔,万类由心。

历世绘者,多留画而难存面目。羊草性谦,讷然如不出口,恂恂君子也。然一旦握笔在手,目光炯然,勾勒苍劲,气韵生动,直达尺纸。其天赋不在惊人一现,而如涓流细水,静静而涌,汩汩无尽。此其人生写照也。吾或可断言,其前途未可限量也。假以岁月,大匠良工之出,自当可期。

《谷泉惊暗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泉惊暗石》
《老鱼吹浪一舸舞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鱼吹浪一舸舞 》
《月出空山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出空山空》
《云蓝一叶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蓝一叶舟》

时代与我 · 当代青年学术展

“笔墨当随时代”,新时期的山水画在表现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而活跃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得西方现代艺术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当代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山水画坛亦涌现出众多具有独特思想的山水画家和富有强烈时代气息、个性鲜明的作品。

“时代与我·当代青年学术展”着力邀请全国青年山水画艺术家参与,荟萃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精品佳构,展呈青年艺术家眼中的时代新象,旨在透过多维的角度呈现当代山水画艺术的新方式、新语言和新探索。

贺海峰《晚霞中的逆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海峰《晚霞中的逆光 》
张仓建《天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仓建《天路》
张利勇《松与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利勇《松与石》
邱佳铭《南国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佳铭《南国之风》
付振宝《藏茗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振宝《藏茗山》
郝文静《千形万象竟还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文静《千形万象竟还空》
卢贞《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贞《谧》
何微《庐山天下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微《庐山天下悠》
张大箴《都会都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箴《都会都会》
沈晨阳《她的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晨阳《她的房间》
徐慧琳《青春逢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慧琳《青春逢盛世》
梁焯韦《山光雨后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焯韦《山光雨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