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上半年GDP陆续公布,其中东莞的GDP是5262.10亿元,增速仅1.5%,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而东莞2022年上半年GDP增速是1.6%,意味着东莞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甚至不如疫情期间,这个增速同时也是全国24个万亿城市的倒数第一,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了!由于东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所以东莞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很多外向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如果能找到东莞经济的破解之道,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东莞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它是中国最年轻的特大城市,也是全国15个双万城市(万亿GDP、千万人口)之一,连续7年入选新一线城市,所以东莞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级东莞市成立于1988年,之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改革开放后,东莞抓住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机,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产业,短短35年时间,迅速崛起为一个特大型城市,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早在20世纪80年代,东莞就与中山、番禺、顺德并称为“广东四小虎”,如今,东莞的经济总量已是其他三个城市的总和。

时间拉长到改革开放前30年,东莞经济年平均增长18%,创造了比亚洲“四小龙”起飞时速度更快、周期更长的高增长奇迹。而之后的十年间(2009年~2019年),东莞的GDP增速也保持在8%左右高位,其中最高值是2009年的1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三年来,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东莞呈现出起伏不定的震荡态势。2020年,东莞GDP同比增长1.1%。2021年,在出口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东莞的GDP增速有所恢复,最终核实增速达到8.5%。2022年东莞的GDP增速再度下滑,同比增长0.6%。

笔者看来,东莞经济发展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是土地开发强度已到极限,“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东莞国土面积仅2450平方公里,而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19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远超国际30%的警戒线。东莞以前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通过投入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境外资本、技术,通过不断扩张厂房来实现的。东莞目前拥有各类工厂超20万家,多数工厂都是低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导致东莞的土地碎片化,低质用地数量庞大。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旧产房、旧村居、旧城镇纵横交错,混乱无序,治理困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随着土地资源的耗竭,“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亟须转变。

二是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东莞取得的经济成绩,主要是通过”两头在外“的模式取得对。两头是指资金技术来自境外,销售市场也在境外。东莞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依靠外贸驱动(外贸总额长期占据中国前五,2022年掉到第六),而投资和消费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东莞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长期在1500-2000亿之间徘徊,与其他兄弟城市动辄5000亿甚至超万亿的规模差距很大。2020年前由于东莞长期缺乏大型高端购物中心,导致东莞消费能力被周边的香港、深圳、广州瓜分。可以说,东莞的经济失速与高度重视出口贸易密切相关,一旦外贸环境不佳,外贸订单减少,东莞的经济发展就会失速。外贸失速、消费不振、投资不力注定了经济发展动能存在不足。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电子信息产业。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一业独大,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很大。高峰时期,全球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是东莞制造。东莞聚集了华为终端、OPPO、VIVO三大手机巨头以及一大批配套企业。同时,东莞还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家具、食品、纺织等,这些产业技术含量并不高。由于东莞高度依赖电子信息产业,一旦该产业需求不振,经济就会失速。比如由于华为受美国打压,华为的手机业务受到很大影响,这些也是导致东莞经济失速的原因。

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大学比较缺乏。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莞市常住人口1046万人,而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3.24%,这一数据排全国第46位,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仅高于泉州(泉州也是外向型城市),在省内低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这一数据说明东莞产业比较低端,对大学生的吸引能力不足。同时也暴露出本地的大学偏少,优质大学资源稀缺。东莞本地只有一所公办本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在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未进世界前1000强。而广东有24所大学入围,说明东莞的优质大学是比较缺乏的。

五是城市规划严重滞后,城市形象饱受诟病。东莞没有区县,是由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这个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管理层级少,镇的权限大,比较灵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为东莞农村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带来的一个弊端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力量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市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界面比较凌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对大学生和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东莞目前除了市区、松山湖像大城市规划外,其他镇街的城市界面和县城没啥区别,可能还不如一些县城的规划。东莞由于城市级别低,每年2000亿税收,每年上缴税收总额排全国前10,税收留存比例低,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入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被人诟病。至今只开通了一条地铁(37公里),是特大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地铁长度最短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城市形象不高,如何吸引优质人才?

当然,除了以上的困境外,东莞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再全部列举。希望东莞决策层能正视这些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案,方能重振东莞的虎威。我们除了看待东莞的不足外,也要看到东莞具备的优势。比如位于广深港三大一线城市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过40年发展积累起来的完整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全国最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和优越的生态本底,这些都是东莞再出发的底牌。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东莞重振虎威的希望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要彻底改变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东莞的传统产业缺乏自有品牌和技术,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东莞不能只依靠引进外来资本和技术,还要注重培养本土品牌和大型企业。今年深圳和东莞争夺立讯精密说明,东莞也需要培育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东莞的企业数量众多,有几十万家,但大企业少,需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加快形成”星月争辉“的格局。

二是扩大消费与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东莞需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融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加大城市道路、学校、医院、地铁建设,力争每个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以上。改善城市消费环境,建设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CBD建设,继续引进一批高端消费设施,比如万象城、太古汇、恒隆、SKP、IFS等,争取把消费能力留在本市,并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来消费,力争10年内把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到10000亿元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截至2022年年底,东莞拥有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摆脱电子信息产业一业独大的困境,未来十年需要大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现代服务和未来产业,适当发展文旅产业。大力打造一批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生活空间,实现产城人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努力改变人才结构,打造优质大学集群。东莞目前的困境和人才结构密切相关。原有的发展模式是根据产业吸引人才,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才引领产业。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所以要转换思路,下大力气引进创新人才、技术人才,吸引优质大学生到莞就业创造。同时,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支持东莞理工学院更名,吸引一批优质大学到莞办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想办法积极引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一线城市甚至发达国家的科创资源,努力为东莞的二次崛起赋能。

五是加强顶层规划,打造优质的城市环境。学习深圳、苏州、杭州,对标香港,跳出地级市思维,按照超大城市的标准,对东莞的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定位,加快三旧改造,重塑城市格局。树立有什么样的城市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群体,就有什么样的优质产业的思维,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园和创新创业社区,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城市。

东莞经济增长垫底并不是末日,危险与机遇并存,需要决策层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拿出东莞著名人物“掉哪妈!顶硬上!”的勇气,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动摇,假以时日,东莞必将重振虎威,跻身中国超大城市行列。

东莞是改革开放先行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1839年,虎门销烟的壮举开启了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事件,如果东莞未来实现二次崛起,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城市。这或许是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最好的纪念!

来源|黄爱伦博士。研究兴趣为湾区经济、高等教育和公司治理。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