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狮山横塘街道多举措、多渠道开展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充分调动侨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侨胞之家” 架起爱心之桥

“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又热心,对我们关怀备至,就像家人一样。”近日,家住滨河花园的杨老伯在社区的帮助下,得到了“清凉一夏”。杨老伯今年87岁,子女都在澳洲生活,常年不在身边。前不久,杨老伯想要购买一台和以前家中一样的电风扇,但在外面市场上找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找到相同的型号,加上天气炎热,每次出门都很不方便。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热心地上门帮助老人确定相匹配的型号,并为他们在网上下单,上门帮老人组装并调试好。

何山社区是一个侨胞侨眷比较集中的社区,近150名侨胞侨眷在这里生活、工作。立足“知侨、护侨、惠侨、乐侨”的侨务工作理念和目标,社区设立“侨胞之家”,完善以社区党委、网格员、小区楼栋长和侨眷代表为一体的三级网络化管理服务指导体系,由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小区居民楼栋长担任侨务联络员,并与小区网格员组建各小区侨联小组,及时了解侨情动态,关心侨胞冷暖,着力提升为侨服务质量,架起爱心之桥。

为侨服务、普法讲座、文娱活动……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吸引小区侨属和侨眷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社区先后获得“全国侨法宣传角”“苏州市群众文化十佳社区”“苏州市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幸福巴士”打造“银龄幸福圈”

从社区出发,乘上专属的“幸福巴士”,与志同道合的老友一起前往御窑金砖博物馆,开启一场文化之旅……近日,新升社区“幸福巴士”正式出发,辖区不少老年侨眷踏上了这辆专属列车,感受独特的文化体验。

“幸福巴士”是新升社区与新区公交公司结对共建打造的老年人专属精品文化项目,首站是御窑金砖博物馆。“古时候的工艺技术真令人难以想象!”随着参观的深入,大家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出赞叹连连。

据了解,新升社区于2015年成立“侨之家”为侨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社区广泛响应归侨侨眷的业余生活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文化学习、娱乐休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侨眷邓平带领的“百灵鸟”合唱队,多次参加社区文艺演出;侨眷王竹生、王辰林集书法绘画各项才能于一身,常年免费为社区的老人和小孩进行培训;归侨曾昭利虽已82岁高龄,始终展现党员的风采,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侨界人士在戏曲、书法、合唱、绘画等文化娱乐团队中积极投入,互动互助,让邻里关系更融洽,同时也增强了侨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暖“馨”家园让金达莱民族“聚”社更有归属感

近日,馨泰社区启动首届睦邻文化节,发布“暖‘馨’家园”为民服务项目。其中,“暖‘馨’微笑”项目邀请社会公益组织追梦馨泰摄影爱好社参与,将为居民尤其是朝鲜族,在居民票选出的“微笑打卡点”拍摄全家福,定格美好瞬间,营造幸福、温馨的社区氛围。

一直以来,馨泰社区聚焦侨之所想,打造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可信赖的温暖之家、幸福之家、团结之家。社区成立金达莱民族“聚”社,结合朝鲜族特有的舞蹈、歌曲、聚会、节日庆祝等形式,先后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几百场次,多次获得市、区级各项荣誉。金达莱民族“聚”社还开通过同族互助,开展“舞”爱同行等项目,加快各族群众融入社区,让各族群众产生归属感。

长期以来,狮山横塘街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品牌特色,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探索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办法、新途径。

辖区企业与西藏、贵州等地开展结对共建,辐射带动民族就业。街道及下属国企通过资金扶持和项目导入,助力贵州铜仁当地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产业资源导入推进共同富裕。教育方面,辖区经贸学院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与西藏卡孜乡、贵州铜仁等学校建成“友谊学校”,搭建教育沟通桥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区一中新疆高中班办学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高校深造,该办学点成为全国新疆班办学的示范标杆。聚焦文化生活,街道设立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中心,红石榴图书馆、舞蹈室、非遗展厅、服务站等功能场室,为辖区各个民族的居民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休闲娱乐活动。

接下来,狮山横塘街道还将聚焦侨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多举措、多渠道开展为侨服务,进一步凝聚侨界人心、汇聚侨界力量,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