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堂(1920年代)

基督教美国长老会教堂又称八角楼教堂,位于毓璜顶北路中段路东,哥特式风格,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主教堂、塔楼、附属建筑组成。主教堂初建于1864-1867年,1903年由韦丰年(George Cornwell1866-1909)重新设计和督造改建。新教堂建筑为八角攒尖式红瓦屋顶,单层石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设置烟囱贴外墙穿过檐口,后增建耳房作为祭坛和祷告室。1919年耗资400墨西哥银元在主教堂西北侧建有哥特式三层方尖顶钟楼,塔顶设置十字架。

1862年美北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CUSA)派遣麦嘉缔(Divie Bethune McCartee,1820-1900)从宁波来到烟台,开辟烟台教区并兼任美国驻烟领事(任期1864-1865)。1864年美北长老会派遣郭显德(Hunter Corbett,1835-1920)来到烟台,最初在通伸村传教。1867美北长老会批准正式成立“烟台美国长老会”,郭显德担任首任牧师,依靠教会建设专款在毓璜顶东北侧建造了小型教堂。1903年郭显德对教区进行了扩建,主要建筑有礼拜堂、钟楼、牧师住宅等附属设施。截至1903年,长老会在毓璜顶拥有宗教用房、学校、医院、普通住宅及别墅等建筑物共计1100余间,2万余平方米,占地160余亩,成为当时烟台最大的教会组织。1907年郭显德说服嵇尔思博士(Oscar F.Hills)加入长老会传教团,后者创建了毓璜顶医院。清末和民国期间,美国长老会在宗教、教育、医疗、工商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受到了烟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41年7月11日,长老会将房契、地契交给瑞士驻青岛领事艾格(V.E.Egger)转上海瑞士领事馆托管,此后长老会大部分美籍人员回国或前往上海。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驻烟日军将长老会财产全部没收,留守外籍人员被拘禁后押解至潍县集中营,原教会划归华北基督教团管辖,由中国牧师董文珍负责。

1945年8月烟台第一次解放后,美北长老会通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烟办事处与毓璜顶教会取得了联系,此时教会尚有信徒300余人。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烟台期间,美北长老会派遣曾在益文商业学校担任教师的兰宁(Roy A.Lanning) 来烟,在市府街长老会博物馆原址设立“万国救济会办公室”,通过经济援助继续控制毓璜顶教会。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美北长老会继续对毓璜顶教会进行资助,1950年通过兰宁由青岛转给毓璜顶教会旧人民币2200万元。据统计,1953

年2月毓璜顶长老会剩余信徒97人。

1958年新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后,基督教各教派走上了联合礼拜的道路,长老会教堂所在位置成为烟台警备区驻地。1966年教堂钟楼及其他附属建筑被拆除,八角楼教堂留存成为警备区会议室。1987年烟台美国长老会旧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建筑为烟台警备区机关幼儿园用房。

早期的美国长老会毓璜顶建筑群(1878-188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的美国长老会毓璜顶建筑群(1878-188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中的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堂(19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长老会毓璜顶建筑群(19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雪皑皑的毓璜顶长老会教堂 (1910年前后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堂(1925年6月1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警备区会议室的长老会教堂(198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警备区幼儿园的长老会教堂(20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长老会毓璜顶建筑群(19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