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忙着做教师的培训和评课,看着年轻教师们遇到的困难,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课堂里有什么内容
很多老师会把备课、讲题放在第一位,认为我这堂课按计划讲“完”了,题目我讲“过”了,就没有问题了,实际上这个认知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一节完整的课,包含了纪律整顿、情景引入、提问探究、师生互动、教师讲解、举一反三、知识总结7个部分,而一节课仅仅有45分钟,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只够讲1个或者2个知识点,再多课堂就承载不下了。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实际上包含了很多设计在内,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推荐年轻老师们去看获奖的公开课,这些好的课堂“作品”都非常值得去学习、模仿,而且对老师们来说,这是最省时间的办法。
看过一遍别人的讲法,你心里大概就有数了,然后就是不断地打磨,一遍一遍去讲,除了用脑袋记住,更要让嘴巴、手臂、腿、身体都记住,这样上课时你才能有额外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同时丰富的肢体语言也让学生的眼神离不开你。
这里说的“一遍一遍去讲”,不是2、3遍,而是5遍、10遍,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坚持着每次备课至少讲5遍的原则,这样上课时才会有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作为老师,我一直认为,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是最重要的。只有先爱上你的课堂,才能愿意深入学习,进而对知识产生兴趣。
物理这个学科,本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不论是看教师演示,还是自己上台参与。利用这一点,使用各种实验、设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纪律不用刻意去管,就可以专注于知识的输出。
但如果仅仅是做实验、讲概念、练习题,显然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或者说,只有学霸才愿意通过刷题的方式高效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样重要。
这里我更擅长使用的是观察、思考、假设、验证的四步法,先演示一个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其中的原因,再讲解科学原理,然后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譬如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让学生们尽情去猜,把他们想到的都写下来,最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
有时最后的实验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操作方法,而是让他们参与实验的“设计”,自己想办法找材料去进行实验,这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必考的题目——实验设计或改错。
有了这几个方法,学生的热情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再注意提前把课堂纪律、实验守则讲清楚,多数学生是愿意配合遵守的。据学生们讲,这种上课方式“相当好玩”,且“印象深刻”,到后面复习课的时候,压力也会小很多,很多知识点带着实验就能想起来。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从最基本的熟练掌握知识,到把控课堂纪律和节奏,再到引导式教学,把科学探究的观察、思考、假设、验证思想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需要经过很多课时的磨炼,最终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让学生先爱上你的课堂,再把知识传授给他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