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长江两岸满目葱翠,以港命名,依港兴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共有80.4公里长江岸线,占江苏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近年来,张家港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绿色颜值”与“金色产值”共生共赢。

绿色港口 释放生态红利

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岸线码头功能布局,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张家港实施“百里岸线还绿工程”,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进入8月,长江张家港段愈发繁忙,一艘艘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在江面上往返穿梭,港口集装箱装卸繁忙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一艘5万吨级的海轮缓缓靠泊在张家港港务集团泊位,通过电缆接通岸电系统后,海轮停止了辅机运行,在接下来停靠码头的32个小时里,船上的所有电力都由岸电系统提供。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刘建军算了一笔账:“海轮每小时使用岸电250度左右,32小时使用8000度左右,可节省燃油消耗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吨。”

过去,船舶大多采用柴油机发电的方式,不仅有异味和刺耳的轰鸣声,也给江水带来了污染,岸电的推广改变了这个情况。

船运在变化,江岸更在变。全国劳动模范、张家港港务集团门机司机黄强见证了长江岸变绿、水变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班回家,工服要用洗衣粉先泡半天才能洗出本色来。”黄强说,刮风时漫天的尘沙、下雨时满地的泥坑,是他们这一辈老门机人抹不掉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可绿化区域100%覆盖,投入560多万元实施沿江大环境的再整治、再提升;配合海事部门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一零两全四免费”,并上升为“江苏模式”予以推广;投入2500多万元实现雨污水全收集处理,年节水20多万吨……如今的张家港港务集团呈现出一派“港如画、绿成荫、花满园”的新形象。

绿色港口释放出生态红利,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情况,呈大幅上涨态势,其中,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3078艘次,同比增长14.4%,卸货量达3076.3万吨,同比增长3.8%,用产业“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在长江边,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小屋造型的,旅客服务站,新颖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已然成为张家港湾的“新地标”。

这些小屋均出自南丰镇的苏州绿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脑设计、3D打印……随着机器喷头喷出的材料层层叠加,一块建筑构件就制作完成。再结合其他一些部件,可以拼出包括小屋、公厕等各种简单建筑。利用公司特有的技术,一些来自钢铁厂的废钢渣结合水泥变废为宝,成为建筑原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我们在钢渣尾渣综合利用上三年多的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3D打印、钢渣治理、道路工程三大系列的应用。目前全年处置钢渣尾渣量可以达到70万吨左右,整体营收可达千万元。”苏州绿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丽英介绍说。

目前,企业的3D打印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张家港湾”景观用房、张家港船闸改造,镇村级清洁房改造等多项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废钢渣变身新材料一样,绿普新材料所在的张家港市高新区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也有着转型变身的故事。这里原来是东沙化工园,存在园区产业层次不够高、影响沿江周边环境等现实问题,掣肘了高质量发展。

2013年9月,张家港启动了东沙化工园的关停转型工作。2017年12月15日,园区实现整体关停,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

如今,张家港市高新区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已聚集了变形积木、吉泰汽车、艾斯瑞特等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总产值可达60亿元,亩均效益为原先2倍以上。

“腾笼换鸟”实现华丽转身,近年来,张家港立足产业优势,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让绿色成为港城高质量发展的标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张家港市汽车制造业生产加速,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8.3%;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韧性凸显,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8.3%,比一季度加快11.7个百分点;光伏、光缆、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增长强劲,上半年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9.0%、51.3%、79.7%……张家港正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江水滚滚东流,一路奔腾不息,“黄金水道”正活力迸发,生态效益日益彰显,张家港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身影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