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感到不可思议,让人匪夷所思的真实事件发生。特别是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有一些战役到现如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把一些让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天观景要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中国历史上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画像插图

昆阳之战是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最大的一次战争之一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是数不胜数,而由刘秀所主导的昆阳之战,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领导人刘秀,当时他身边并没有一个高明的军师在旁边指点,更为重要的是敌我双方兵力悬殊非常的大,敌我双方兵力对比高达30比1以上,但最后刘秀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让战争胜利的砝码向自己倾斜,最终结局是打赢了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

昆阳之战壁画

在绝对优势面前,缩小的一方当时连投降的权力都没有

《资治通鉴》: 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号百万;馀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夏,五月,寻、邑南出颍川,与严尤、陈茂合。

王莽篡汉后期,天下大乱,起义军四起,为了镇压起义军,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军中主帅,召集42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起义军。不久后,王莽的军队就包围了昆阳这座小城。当时昆阳守城汉军主将是王凤,偏将是刘秀。王凤在看到敌我双方兵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一度想要放弃抵抗,企图投降,因此刘秀在后来才成为了昆阳之战中最重要的指挥者。

刘秀画像插图

被包围在昆阳城的汉军,只有区区几千兵力,这样的兵力如何能挡住新莽军的进攻呢?偏将刘秀赶紧出城去找援兵。这个时候守城主将王凤害怕新莽大军对他们发起进攻,就主动出城去向新莽军投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新莽军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对王凤要求投降严厉拒绝了,还嘲笑他们是胆小鬼,王凤只能灰头土脸地缩回了城中。

刘秀率领援军赶到,但敌我双方兵力依然悬殊太大

《资治通鉴》:郏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

王凤等人在城中惶惶不可终日,没多久刘秀求援归来。但他也只是带来了区区一万刚出头的人马,加上原先的几千人马,双方兵力悬殊依然高达30比1。不但兵力悬殊太大,新莽军也是士气高涨,粮草充足,他们对城内的这点人,根本就不屑一顾。而刘秀这边的守城将士士气明显就很低落,他们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人头,早已经无心恋战。按照这种状况,战争最后的结局已没有任何悬念可言。

昆阳之战画像插图

历史上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战役还是发生了,我们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资治通鉴》: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历史就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发生了改变,当时刘秀挑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他亲率这些人从城西出击冲击新莽军队,按照常理来说,这区区三千人的队伍冲入几十万的大军当中,根本就不够塞牙缝。

昆阳之战示意图

往往历史就是被不经意之举而改变,新莽军的两位主帅王邑和王寻根本就没把刘秀放在眼里,认为刘秀不堪一击。狂妄自大的两人只带了一万多人去巡视前方阵地,更要命的是为了防止属下各部出现混乱,他们命令各部管好自己的部队,没有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严禁私自出兵,否则军法从事。

《资治通鉴》: 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

当他们遇到了刘秀的三千敢死队时,认为是胜券在握的他们,大大咧咧的指挥部队全部压上,而刘秀则亲率三千敢死队对新莽军开展了碾压式的进攻,在战斗力上刘秀这方是新莽军无法可比的,很快新莽军的一万多巡视部队就被刘秀率部击溃,而新莽军的主力部队却没有得到命令,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刘秀剧照

刘秀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击败了王邑和王寻的巡视部队,并在追击中把王寻斩杀于马下。新莽大军一看主将之一的王寻被杀,顿时整个军队大乱。城内留守的汉军看到城外敌军乱成一团,也从城内冲出内外夹攻敌军。这个时候士气高涨的汉军把王莽军队杀得到处逃窜。

《资治通鉴》: 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馀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不巧的是这个时候老天爷也来帮助刘秀,昆阳城刮起了大风,还下起了倾盘大雨,大暴雨使得河水快速暴涨,让很多准备渡河的新莽军士兵被激流冲走,加上很多士兵根本就不会游泳,这场暴雨让王莽军队损失惨重,最后王邑只能率领少许精锐逃跑,刘秀所率领的汉军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

刘秀剧照

结语:

昆阳之战中,被后世人称为“位面之子”的刘秀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用三千敢死队冲锋陷阵就把王莽的42万大军搅得天翻地覆。这一场战役被后世人视为是以少胜多的最经典战役。昆阳一战,刘秀开始崭露头角,为他以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