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多,“新昆山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比例超过50%。流动党员日益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让流动党员出入有家,两地有为?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管理载体和管理机制,着力破解党员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管理到位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不断线”

流动党员“流而有序”

“亲爱的流动党员:您好!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感谢您远离家乡、告别亲人选择来到周市这片热土……”打开“周市先锋”微信公众号,《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读之暖心。信末,还贴心附有流动党员“回家”攻略:除了向工作单位、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外,还可以联系在村(社区)、人力资源市场、汽车4S店、商超等“窗口”单位设立的40余个流动党员服务站,或者直接扫描流动党员报到登记二维码,自助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周市,开发区推出“码上到家”二维码;高新区打造“新聚e家”流动党员管理小程序;张浦镇构建“网格拉网查、民警协助查、居民小组长定期查”以及“开展活动找、流动党员互相找、宣传载体找”的“三查三找”模式……在昆山,便捷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流动党员“回家”方式还有许多。

我市流动党员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流动党员307名,占比40.72%;从事第三产业流动党员176名,占比23.34%,涵盖建筑建材、零售批发、机械制造、物流、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业态。

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分散性、临时性等特点,我市创新“管”的方式,积极探索地缘管理、单位管理和居住地管理三种动态长效模式,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普遍以地缘为纽带,老乡带老乡,聚居在一起的情况,我市协助流出地党组织建立8个流动党组织,形成了“以外管外”、自我管理新格局。同时,对分布在用人单位的流动党员,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办法,在全市非公企业中普遍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作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强化居住地管理,将外来流动人口中党员信息完善造册,由区镇、办事处党(工)委下发到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信息采集、联系服务工作,就近就便组织流动党员参加活动。

学习“不掉队”

流动党员“流而有学”

“组织关系还在南通老家,平时忙着跑车,没有时间参加支部活动。现在,可以通过‘卡友e家’‘红运畅鹿’等线上载体随时随地学习。”流动党员宫斌是一名货车司机,平日都是以车为家、与路为伴,为了让像他一样的流动党员有“家”有为,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组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构建“行业党委+行业主管部门+区镇基层党组织”的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将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纳入组织管理,鼓励更多的货车司机利用“碎片时间”充电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盯流动党员学习管理难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提高流动党员参学、实学、深学的有效途径,运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通过线上随时学、线下组织学、实境教育学等方式,多方面、深层次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确保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不用愁,接收吸收“新思想”学习有保障。

● 线上随时学主要在“昆山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及时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昆山党建新实践等学习资料;建立“鹿城安家”流动党员微信群,以网页链接、短视频、H5页面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实时推送“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资讯,开展网上交流讨论,帮助流动党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开设“百堂党课展示巡讲e课堂”“对话先锋”全媒体直播栏目,由支部书记、乡土人才、“百姓名嘴”、党课名师等担任“直播讲师”,为流动党员线上讲授政治理论、红色故事、先锋榜样、家乡风采等主题课程。

● 线下组织学则坚持集中与分散、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座谈会、名师讲座、专题培训等学习教育活动,为流动党员集中授课。今年以来为流动党员配发学习资料3000多册。

● 实境教育学一方面从“海棠花红”先锋阵地中遴选编制教学路线,组织流动党员参加“走看学做比”党建示范点巡礼活动。另一方面,用好市内市外党史资源、红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让流动党员充分汲取“昆山之路”精神力量;用好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工友益站等平台载体,组建宣讲团开展流动党课,举办党史知识测试和竞赛,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学习,增强学习实效。

服务“不缺位”

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立正!向右看齐!”“报数!”……在陆家镇邹家角社区启发广场小区,每天一早就能看到流动党员王安帮带着一群“小兵”认真训练,他主动报名成为教官,“小区党群服务点针对流动党员不同职业,开展认岗领责活动,参与其中很有归属感,也可以施展所长。”

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的红旗,在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为流动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更要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实现流动党员“出入有家,两地有为”。为此,我市在鼓励流动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方面,积极宣传推广昆山志愿服务平台,号召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积极申报参与公开招募的服务项目。面向流动党员中具有特长的“能人”,由基层党组织定向发出邀请、定制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不断深化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活动,以居住地网格党组织为主体,创设“红色管家”“先锋网格”“五彩志愿之家”等平台载体,推动党员认岗领责,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桥系统化筹建“星期天先锋”能人工作室,深化党务、治理、法律、教育、调解、卫生6大功能平台,引导“星期天先锋”参与互助服务;周庄引导流动党员投身文旅产业,为推进周庄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巴城在社区成立“流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流动党员纷纷亮明身份,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投身到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能够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全市七万多名党员携手并进、同心同行,做到组织联系“不断线”、理论学习“不掉队”、作用发挥“不缺位”,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流动”风采。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在党的带领下,我市广大流动党员已经成为服务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流动”中熠熠生辉。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供图 | 段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