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打孩子的技巧,当然我是不赞成打孩子,但奈何很多时候孩子确实太让人生气了,父母忍不住就想揍。为了让打孩子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同时又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打孩子的技巧。

为什么不赞成打孩子

为什么不赞成打孩子

一谈到打孩子,很多父母就为自己狡辩,说这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事实上父母真的为了教育孩子吗?并不是更多是为了发泄自己情绪,所以我才不赞成父母打孩子。

为什么说打孩子是父母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你可以自己观察下自己打孩子时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每一次打孩子时都是在你情绪激动的时候,是不是有一堆怒火想要发泄?而在打骂孩子之后,你的情绪是不是得到了缓解,是不是没有那么生气了?

那你说,你是不是在通过打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且我们进一步思考下,假如你情绪稳定下来,遇到孩子同样的问题,你还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吗?是不是就不会了?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你情绪激动的时候你才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育,而在你情绪平静的时候你就不用了呢?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你在通过打骂发泄情绪,不然的话同样的情况你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呢?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什么时候你不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打骂孩子,什么时候你的打骂才有教育意义。

简单的说,大多数父母的打骂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当然可能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这只是顺带。而这顺带的一点教育效果,是用对孩子更大的伤害换来的,所以我不赞成父母打孩子。

如果父母非要打孩子,那父母就需要学习打孩子的技巧,而让打骂具有预判性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打骂技巧。

让打骂有预判性

什么是让打骂有预判性呢?很简单,就是让孩子能预判到自己什么时候会挨打,而不是无缘无故、毫无征兆的挨一顿揍。

举个例子,孩子玩手机,当我们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玩30分钟,超了30分钟会挨打。这时候孩子对于如何玩手机就有数了,就有了预判性。他就知道只要自己不超30分钟,那自己可以随便玩手机,他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玩。

而没有预判性,那问题就来了,孩子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下可以玩手机,就会担心父母哪一天心情不好了揍自己一顿。

现在明白什么是预判性了吧?简单的说就是跟孩子建立规则,只要孩子在规则内,他就拥有最大的自由,就不会受到父母的打骂,哪怕父母情绪再激动也不行。

一旦孩子对打骂有预判性,打骂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首先,预判性可以打骂可以真正地约束孩子犯错

什么是预判性,就是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挨打,什么情况下不会挨打,所以这时候他为了避免挨打,就不会犯那些会挨打的错误。

而如果没有预判性,那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挨打,那孩子就无法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当然也就容易犯错了。

其次,预判性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在大多数人眼里,打骂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预判性的打骂恰恰相反,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反而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但这却是事实。

为什么预判性的打骂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呢?因为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只要他遵循规则不越线,那父母管不着自己,他就拥有最大的安全和自由,就可以随意作死。

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预判性,那孩子就会担惊受怕,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就会越界,就会被父母揍,那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哪来的安全感?

最后,预判性可以减轻对亲子关系的破坏

要知道打骂是非常伤害亲子关系的,毕竟没有人喜欢别人打骂自己。但是预判性下的打骂就不一样了,不能说完全避免对亲子关系的伤害,但无疑会大大减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并不是我们在故意打骂孩子,而是因为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所以错不在我们父母,而在于孩子自身,所以即使孩子在犯错后挨打,他们也不会怪罪父母。不怪罪父母,当然也就不会伤害亲子关系。

就比如说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规则,迟到10分钟罚款100,那你在迟到之后,你会怪公司罚款,还是怪你自己赖床呢?

当然这里的规则需要我们跟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不是我们单方面的制定规则。如果我们单方面的制定规则,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及孩子,孩子对规则不认可,那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遵守。当他们受到惩罚时,他们也就会恨制定规则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