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桥的故事

我眼中的大桥

李霁泓

(初三2班 潘宜和妈妈)

时间过得真快,我家小朋友在大桥已经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了。回想起三年前孩子刚入学时的模样,她第一次走进校门的背影仿佛还在眼前。一晃,便到了毕业前夕的时间节点。感慨之余,心里更多了不舍。

学生和学校的缘分其实也是指向离别的。不论学生有多么眷恋母校,走完这一段学习之旅终归是要启程去往下一站的。离别虽然无法避免,情谊却可以长留心间。如果要问大桥留给我的美好记忆到底有哪些,我想可以归纳成三个触动我的点。

一、人情厚

大桥的师生关系很亲厚。老师们在悉心教学的同时也真诚关心爱护着孩子们。我家孩子是从外校升到大桥的,天性慢热的她一开始有点独往独来。到了初一下,她和周围同学交流越来越多。有一天,班主任高老师兴奋地告诉我:“潘同学现在有好几个聊得来的同学啦!她们一起吃饭,一起活动,一有机会就在一起谈笑。原来担心她没朋友,现在终于放心喽!”高老师的开心让我不禁莞尔,同时也很感动。有这样心地柔软又热诚的老师陪伴成长,孩子们真是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女儿会慢慢交到好朋友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她虽非社交达人,却从不缺少对同学的友爱。记得刚到大桥不久,有天放学回来女儿说起了当天的体育课。课上有个同学跑步落在了最后,可能是状态欠佳,那天的几百米距离对他来说有点艰难。女儿在边上默默关注着,直到那个同学抵达终点。记得女儿讲完后说了一句:“他真是太不容易了”,语气里真诚的体谅一下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孩子们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机会感受到同伴心中的善意,并且收获属于自己的友情。

二、理念正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了两位教育家白手兴学的故事,对坐落在无锡孔庙和县学旧址旁的大桥亦是心向往之。当我的孩子来到大桥之后,我有幸受聘为学校的家委会成员,也因此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大桥育人理念的诠释。记得在第一次家委会上,陈书记专门向家长们阐述了大桥的办学宗旨。那就是通过发扬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国外教育理念与实践精髓,致力于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更多的精英人才。我觉得这个理念很“正”,既高远又务实,充满自信和勇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孩子们将来去到哪里,这份传承自母校的使命感都将激励着他们。不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是有利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就是当仁不让的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平台好

在大桥的三年,孩子的成长让我欣慰之余又不免会常常感叹后生可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视野早已超越了我。她在高效完成学校作业后,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和观影。她的读书兴趣也比较广泛,许多作品我都只知道皮毛,她已认真通读并有了自己的感悟。近年来我看过的优秀电影有超过一半来自于她的推荐。每当我沉浸在女儿天马行空的分享时,听到会意处常会有种被反哺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桥提供的广阔平台。对自己的未来,大桥的孩子也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初三学期已将过半,很快,孩子们就要临歧分别了。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到心目中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但愿大桥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美丽的校园和有爱的老师们。衷心祝福大桥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