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打造不那么严肃的一档医疗纪录片,不再像‘饕餮盛宴’或是‘奢侈品’,而是人人都能消费的内容产品。在平凡中抓一些亮点,面向社会热点,直面家庭关系和医患关系,也对重症孩子进行关爱。从医疗、人物关系分析开始,结合主题和整体概念,着力使得平凡真实的内容更加有看点。”

由B站、深圳广电集团、中广天择、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打造的医疗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不久前在B站完结,顺利撒花。作为一部治愈系医疗纪实节目,《闪闪的儿科医生》主打内容活泼多元化,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等,将故事辐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感悟其中的人生百态,从而助力构建温馨和谐互助的医患关系

△《闪闪的儿科医生》海报

创新形式,表达通俗

延续了高分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的制作风格,《闪闪的儿科医生》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示、花字、动画、音效等来辅助内容的呈现,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中的信息。

△图示、花字、动画

生动可爱的动画效果呈现人物面部来代替传统的马赛克处理,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巧妙地保留了人物表情的内涵。

与各科医疗专家深入沟通后将基本医疗常识、诊治手段尽可能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示意图,达成更好的健康传播效果,覆盖更多受众,让医疗类节目内容中的相关医学知识不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图示

同时适当、恰当地运用音效,把控纪录片节奏,该正经时不轻佻,该温馨时不过分渲染,整体氛围轻松舒适,有利于形成理智的讨论环境

内容多元,贴近生活

消除信息不对等的基础是提供足够的信息,《闪闪的儿科医生》在总共10集的容量里,以科室为粗略的划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医护人员和案例,简明扼要地呈现了儿童从身到心、从小到大,从常见却容易忽视到罕见但患者众多的各种病症

△《闪闪的儿科医生》海报

《闪闪的儿科医生》告诉我们:在医生眼里,心脏手术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下,难度可以降到很低,就像陈欣欣医生所说的“成功率99.5%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多年的治疗经验以及对数据库的了解”

△《闪闪的儿科医生》截图

开颅手术可以在十几分钟内结束,危急的情况下速度也是比拼的重点之一;

常常被忽略的频繁尿床可能是脊髓发育畸形的外在表现,晚一分钟就诊,孩子的痛苦就多一分;

肥胖的孩子千万要多加注意,脖子黑可能不是晒的而是糖尿病的前兆;

孩子嚷嚷着减肥,家长可千万别不当回事,一个以“减肥”开始的故事,结尾可能是鲜活生命的逝去;

从沙发上掉下来也可能属于高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后续反应是否正常,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

△《闪闪的儿科医生》截图

各种各样的案例,一方面给观众科普医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在给正在经历相关病症痛苦的患者提供一个求助的渠道

直面难题,积极讨论

除了医疗类纪录片所具有的科普功能外,《闪闪的儿科医生》还敢于直面社会共有难题。在儿科这个场景中,虽然患者是儿童,但焦点往往聚集在场景中的成年人身上。

家长爱子心切,忌惮庸医误诊,往往在对待医生、药物、检查、治疗等诊治过程中的每一环都小心谨慎,不了解到足够的信息绝不松口。而医生与患儿家属其实是在同一战线的,医生也希望能尽快地治愈更多的病患,奈何无法与每一位患儿家属都充分地沟通所有诊治内容,而且过于专业的医学信息对部分家长来说反而是负担。患儿家属与医生之间的信息差有时就导致两者关系出现信任危机甚至是误解,沟通不顺利,最终还是患儿承受不必要的苦痛。

△《闪闪的儿科医生》截图

除此之外,《闪闪的儿科医生》还为儿童养育问题提供了讨论平台,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绝大部分源于家长的疏忽,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但在《闪闪的儿科医生》中,好奇也可能导致骨折、高坠、误食危险品……如何在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同时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家长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儿童养育问题中还涉及了对育儿模式的探讨,在中国不少家庭的育儿模式中,父母为孩子提供经济物质基础,养育过程则时常少不了爷爷奶奶的身影,这也就萌生了代际之间的育儿矛盾。爷爷奶奶辈的育儿观念似乎老旧,但他们的育儿经验在中国的家庭中十分重要,他们有时甚至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养育工作。而父母辈的育儿观念则相对贴近实际生活,但在育儿过程中也时常力不从心,兼顾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家庭在育儿问题上如何分工合作,在《闪闪的儿科医生》提供的不同案例中得到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平台特色,观众一体

《闪闪的儿科医生》的热播基于优质的内容,但也离不开观众的高度参与,可以说其中的观众文化已经成为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B站的平台特色则实现了观众的高参与度,构建了良好的探讨氛围。

观众们在弹幕里分享实时的观看感受,输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偶尔出现一些金句、名梗让人印象深刻,有时甚至还贡献额外的知识帮助其他观众更有效地理解内容,也会点出技术上操作不恰当的地方,提醒制作方修改。在讨论不同案例时维护氛围,强调理性思考。

表面上是儿科纪录片,实际上是新手父母育儿教程 爸爸没有在笑,可能是微笑唇,希望观看者不要因为这个去抨击 插胃管是为了胃肠减压,手术要麻醉的,如果胃里有东西就会反流误吸 孩子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在你的视线内,三岁小孩也蛮调皮的,所以嘴下留情吧!这是意外,谁也不愿意发生 好喜欢这个特效 解锁新英雄 纳入北影教材 小孩吐奶也很正常,不要苛责父母和老人了 看得我眉毛都揪到一起去了 糙米薏仁水喝起来

△《闪闪的儿科医生》部分弹幕

观众们还在评论里写“小作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极大地丰富了《闪闪的儿科医生》的衍生内容。

对于观众来说,《闪闪的儿科医生》不仅是一部精彩有趣的纪录片,还是他们观察人间,寻找自身更多可能性的一个窗口,他们在《闪闪的儿科医生》中吸收知识转而又传播知识,以他人经历反思自我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文:袁梅

编辑: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