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旅游旺季,演出由原来的每日3场增加到每日5场,观众人数越来越多。”近日,大型室内史诗演出《长城》项目总经理姚春玉说。

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印象·刘三姐》制作人梅帅元领衔打造,阐释这座“山海之城”“天下第一关”独特风情的《长城》在山海关古城震撼上演,剧目气势恢宏、精彩纷呈,彰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奋发不屈、胸怀天下的精神气质,深受游客和市民欢迎。

近年来,山海关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丰富古城业态,打造美食文创街区、闯关东非遗文化展示区,推出“轻旅游+微度假+休闲”一站式主题民宿,实施长寿山大峡谷项目,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峡谷风景展示区、角山文化体验园,建设长城数字体验馆,办好“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长城文化活动,举办国际灯笼展、冬季长城冰雪节、乐跑山海关等特色活动,全力叫响“天下第一关城”品牌。

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山海关区深入贯彻落实旅游“一法一条例”,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长城文化保护法庭,建立了旅游警察队伍和旅游巡回法庭,快速审理旅游纠纷,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制定《山海关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方案》,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精细化管理。

与此同时,山海关区以古城市场整治为重点,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重要点位设立6个旅游咨询服务站,组建一支古城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服务“点”和执法“线”。通过一系列依法治旅兴旅举措,不断优化旅游营商环境。

在诸多旅游景点中,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可谓是让人望眼欲穿。山海关区坚持政治站位,明确任务目标,把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海关段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博物馆建设,成立了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咨询委,设立工作专班,建立专业机制,形成区委负总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实施了一系列配套建设,率先探索出一条长城区域发展新路径、世界遗产地保护利用新模式,引领山海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四项重点,山海关区持续推动旅游环境优质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培育新产品、拓展新业态,完善旅游供给体系,形成“以长城文化为魂魄,以山水生态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融合联动多元产业格局,全力打造“长城滨海营地第一城”,积极谋划推进长城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村落、夜游山海关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努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体验离不开舒适安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层面的重点项目,全长10公里、以“边墙·边乡·边城”为文化主题的长城山海关风景道项目,起自古城北门经角山路、浅山旅游路、长寿山旅游路至长寿山景区停车场,串联起山海关区北部两个乡镇、六个村庄,目前道路已实现基本贯通。

近年来,山海关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厕所质量,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共计60余座,49座纳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22座达AAA标准,其中2座厕所达到新国标Ⅱ类标准。

山海关区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长城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文旅融合,着力创新旅游场景和旅游模式,加强对全域旅游资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营销推广,打造山海关旅游金字招牌,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旅游消费显著增长。截至8月20日,山海关区主要景点累计接待游客652.14万人,同比2019年增长48.95%。

来源:山海关区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