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说到:“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同学们开展社会实践就是要学会‘自找苦吃’,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更是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于农业大学的学生来讲,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为祖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贡献,是我们的职责。

队长陈思羽讲解农业强国政策重点内容

作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负责人,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进行有效调研,我们考察小组成员在踏上田间之旅前进行了线上讨论——提前规划了整体活动大纲,搜集整合东莞镇发展状况以及相关领导资料;熟悉调查问卷和调研相关软件,进行小组成员任务下达。令我十分欣慰的是小组成员都有足够的耐心,严谨慎重地对待此次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调研时,大家更是一丝不苟,我们采访了东莞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杨明富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站长刘杰贞,进行农业强国宣讲和红色志愿服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了解到了当下东莞镇农业的基本情况:创新种植技术和培养方式,建立自己的“柿一家”品牌;采用无限生长为特性的种子,四季不间断种植,保障产品供应;看到了东莞镇在污水处理领域进行的改革: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特殊化处理;看到了东莞镇在禁用农药方面做出的举措:严厉打击禁限用农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等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看到了东莞镇在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层面做出的努力:建立东莞镇领导班子联络群,方便山农老师后续与村级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更有刘勰像、东莞潍河大桥、齐长城等景点利用旅游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赋能。

三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八月的骄阳炼化了咸淡的汗水,燃烧了我们火热的激情。调研之行虽然天气炎热,但是走到哪里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白天走调研路上,晚上一起开会讨论,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这短短的几天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我要感谢那些可爱的东莞镇人民,是他们给了我成长的经历——与农户的深入交流,让我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我才真正体会到何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也要感谢陪我们下乡的领导和老师,谢谢你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更要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团队成员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同时也真诚地希望东莞镇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业发展的更好更快。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出家门,走进乡镇。深入基层,实现了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我们大学生作为人才当中的主力军,接受了高素质教育,更应该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强国兴农等工作中来,主动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科技水平,厚植家乡情怀,积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我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更应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社会实践的进程中展现山农风貌,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时刻牢记学习好理论知识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成长需要我们走出安逸的教室,走进广袤的乡村。我们应该深深扎根于这片乡土大地,真切地了解农民所面临的实际需求和困境,与他们进行亲密的面对面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唯有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乡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为之找到可行的解决途径。

队长陈思羽讲解调研问卷注意事项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对我们青年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切身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状态,才能在无形之中增长见识,树立正确定位。就拿此次实践活动来说,舒适地待在家里怎么能了解到当地党和政府的工作方针,怎么能知道社区为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种植效益作出了哪些具体的努力,怎么能体会到为人民为故乡出一份力的光荣与自豪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实践调研我以青春为见证,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志愿服务、风土人情四个领域展开观摩学习。田间地头的调研,让他们对当地实际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结合自己所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坚定了献身农业的决心,获益匪浅。家乡在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也激励着我打牢知识基础、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为投身社会、建设家乡而不懈奋斗。正如总书记的勉励,“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当代青年大学生不止要注重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升,更要将其运用到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所长,奉献社会。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将会继续走下去,不断的去需要我的乡镇基层实践历练。正如总书记曾对青年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要通过实践走在田间地里,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莒县农业农村局结束会议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