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371> | 留法往事(四)

高阳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渊源

汇集了“千年古县”“红色故里”

“家纺名都”“商贸名城”“华侨之乡”

“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等诸多美誉

在441平方公里的高阳大地上

每一件事,每一种物,每一个人

都尽情书写着

“颛顼故都,八才旧里”的独特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法俭学会成立后,在宣传、组织青年赴法留学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它所提倡的只是用节俭的办法来达到留学的目的。按照俭学会制定的最节俭的开支标准,每人每年的各种费用,仍需五、六百元,相当于当时一个中等家庭一年的生活费。无疑,这种办法对于广大出身贫寒,以至小康之家的青年学生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吸引力,只能为之望洋兴叹而已。只是在留法俭学以及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的基础上,经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提倡,而发展起来的勤工俭学,才使广大贫苦青年赴法求学成为可能。

1907年,保定高阳县的李石曾、齐竺山等人,合股在巴黎近郊的哥仑布,创办了一家生产豆制食品的中国豆腐公司,并分批从高阳县招去三十余名工人。这些工人数量虽不多,但它是最早赴法的华工,高阳县由此也博得了“华工之乡”的称号。高阳赴法华工的文化程度均不高,更不懂法文,工艺知识也差,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进而提高劳动效率,李石曾等在豆腐公司办了一个夜校,工人们白天做工,夜间学习中法文及普通科学知识,收到很好的效果。李石曾等人正是在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启示下,才由原来倡导留法俭学活动进一步发展为提倡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因此,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不仅是旅法华工教育的起点,而且也是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开端。不少豆腐公司的工人,以后还成为发起和推动留法勤工俭学事业的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3年,齐竺山等人在法国组织“劝工公司”,从河北省招了48名工人,到法国地浃泊人造丝厂做工,他们也实行“以工兼学”的办法,白天做工,工余学习,同样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豆腐公司工人李广安 (光汉)、张秀波、齐云卿 (致) 等人,根据多年的实践,正式提出了“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主张,并在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的支持下,于1915年6月在法国发起成立了“勤工俭学会”。

勤工俭学会的宗旨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凡对该会表同情者皆可为会员。会员又分为实行会员和赞助会员两种,以工求学者,为实行会员,本身非以工求学,而赞成此意,欲有所尽力者,为赞助会员。

勤工俭学会成立时,欧战已起,由中国往欧洲的水陆交通受阻,无法组织国内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勤工俭学会只可在旅法华工中开展工作。当时除一部分旅法华工实行“以工兼学”外,还有一部分俭学生,因欧战收不到国内汇款,迫于生计,也进工厂做工,加入了勤工俭学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