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买回来的紫砂壶好不好养,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由泥料的好坏决定的,泥料好的壶,自然好泡养。这样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完整,今天呢小蒋就来跟大家分享这方面的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紫砂壶好不好养,其实是由泥料的品质、制作工艺、烧成这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泥料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都能理解,这里就不多讲了。而其他几个因素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恰恰又是经常被大家忽略掉的。下面我就先来补充下工艺的重要性,关于工艺这点大家可能会理解成一把壶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制作。其实这里讲的工艺,指的是一把壶的明针工艺。明针是紫砂壶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壶的胚体成型后,会用牛角片明针对壶身表面进行反复的刮压。这样处理后,胚体表面比较粗的颗粒就会向内挤压,胚体中的泥浆也会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表面,使得泥料结构中泥和砂的分布更自然,而且对一把壶的泡养性方面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明针工艺到位的壶往往就更容易泡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我们再来说烧成因素,紫砂壶烧成中需要掌握好泥料烧制的温度,这是能影响到紫砂壶烧结程度的,烧结程度对紫砂壶的泡养也会产生影响。每一种紫砂泥料,它的烧成温度是有一个区间的,比如说某款泥料,它的烧制温区在1180℃到1200℃之间。一般情况下,都会尽量的去烧中间的温度区间,去烧1185℃到1195℃这个区间。这主要是出于烧结程度的考虑,如果烧制的温度过低,泥料就没办法完全烧结。导致泥料的结构比较酥松,就会存在比较大比较多的的间隙,在后期泡养过程中,茶叶中的铁离子就比较容易在这些间隙中堆积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出现吐黑的现象(在壶身的一些地方出现不均匀的深黑色斑块),养出来的壶会比较难看。这就是烧制温度偏低,泥料没有烧结到位引起的。如果烧制的温度过高,就容易把泥料烧僵,也就是结晶度过高,壶的表面摸起来会比较毛糙。由于烧结程度过高,泥料结构中一点间隙也没有,汤中的油性成分就很难渗入到泥料结构中去,就很难养出漂亮的包浆。

以上总结的这些都是影响紫砂壶泡养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决定一把紫砂壶泡养性方面的下限。还有一些外部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紫砂壶的泡养,比如说完全相同的两把壶,给不同的人泡养以后,最终的养壶效果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归纳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外部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壶的使用频率,你喝茶养壶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在用,那你的壶要养出包浆肯定也快。你如果很少喝茶,一个月都泡不了几次茶,那你的壶要想养出包浆来,那就需要经历更多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呢 ,和你喝什么品种的茶叶也有关系,这主要是涉及到茶汤的油性和汤色。油性好的茶叶,比如像岩茶,熟普,红茶之类的,养壶出包浆的速度会比较快,另外养出来包浆会比较油润。如果像绿茶,花茶之类的,由于茶汤的油性不好,养壶的效果相对就会差一些,养出包浆的速度也会慢一些。而茶叶的汤色,主要能影响紫砂壶泡养后的颜色,比如说茶汤颜色比较深的一些茶,泡养后壶的颜色也会随之变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一些壶友,看到自己的壶养过以后颜色都变了,会觉得不对劲,甚至会怀疑泥料不对劲。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深色茶汤慢慢的渗入到泥料的结构中,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包浆逐步形成的同时,泥料的颜色也会随着茶汤长时间的浸泡而发生改变。如果用茶汤颜色比较浅的一类茶来养壶,比如像生普,铁观音这样的,养出包浆以后,壶的颜色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关于紫砂壶泡养方面的话题,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