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古城,苏州之核,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日,钟楼社区的青少年们踏上了沉浸式吴文化研学之旅,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吴文化的魅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少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美丽钟楼 古迹寻踪”社区文旅路线,触摸家乡历史,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路线包括苏州最早的一家教会医院博习医院旧址、苏州现代医药的创始人朱子久的故居、“茧翁”程小青的故居“茧庐”、宣扬“孝”文化的黄孝子节妇坊及寿星桥、望星桥两座古桥。位于望星桥北堍的寿星桥,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武康石拱桥之一的寿星桥,桥面栏板上的狮兽浮雕图案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如今苏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许多承载着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居家老物件正逐步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在姑苏市井生活馆内,青少年们穿越回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透过数千件姑苏城乡家庭生活用品老物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百姓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生活往事,感受老一辈手艺人的工作历程。此外,青少年们还在控保建筑古昭庆寺鸿儒昭庆内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木刻年画的艺术趣味。

吴侬软语不仅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感悟苏州文化的载体。“你好,来,一起念nei,hao第四声。”在鸿儒书房内,孩子们跟随民俗文化专家朱老师从实用性词语“倷好、再会、覅客气、弗要紧……”等最简单的名词开始,学说日常用语,一字一句的学习吴语的词语结构、发音位置,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遇到难点,朱老师便会停顿下来,蹲下身子,耐心地给每一位小朋友纠正发音,鼓励他们大胆说方言。在老师的鼓励带动下,孩子们纷纷开始大声跟读,课堂氛围渐渐热烈起来。

苏州评弹曲韵优美,节奏清丽,亦说亦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鸿儒曲苑内,在评弹小调《枫桥夜泊》、《茉莉花》声中,孩子与家长们近距离享受了一场非遗评弹视听盛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苏州评弹的魅力。

“新苏州人”盛晓丹表示:“我们在苏州很多年了,苏州话听得懂,可是不会讲,一直觉得蛮可惜的,小朋友对学苏州话也很感兴趣,可是在学校也都是普通话,特别感谢社区能举办这样的活动,加深了我们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了吴侬软语的魅力。”

青少年们在游览中感受苏州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在深刻感受到江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钟楼社区将继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钟楼社区第一书记谢涵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