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监管部门实质性落地举措,更多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有望加快。

8月24日,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提出,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新形势下,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

监管部门提出,各类机构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属性和责任的认识,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着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

参会机构也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用实际行动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富国大通认为,近期,监管部门密集发声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发展权益类基金等举措,意在引导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而目前在国内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政策密集落地,加之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当时机

从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看,公认的长期资金包括保险资金、养老资金和企业年金等。这些中长期资金的共同特点是投资周期长、交易频率低、投资风格稳健。中长期资金入市将会扩大资本市场的资金池,增强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稳定性,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开展价值投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将是居民资产财富增长的来源,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

从潜在配置空间来看,当前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线资金配置股票市场的比例均较低,对于股票市场的配置均有明显的潜在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更多“压舱石”资金入市,市场投资者结构将更加优化,投资风格将日趋稳健。投资者可考虑适当增配权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