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又抢盐了!一开始我还不信,但朋友圈,某音里,全是关于核污水和抢盐的。

阿姨说,家里是真没盐了。这下可犯难了,搁平时,到超市逛一圈,顺便就把盐给买了。可这会去买盐,会不会也沦为抢盐大军的一员,被人笑话?

但柴米油盐,这玩意不可或缺啊,不然生活多没味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囤)为敬,这东西对现在的我来就是刚需。

这就是南洋富商说的prepper精神。而且盐(氯化钠晶体)这种保质期趋近于正无穷的玩意,囤它的副作用最小。

有位波斯尼亚诗人曾经写道: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

“保佑被追击者?我不明白,上校先生。我喜欢追击人,而不是被追击。”

抢盐分这么几个层次: 1,不信,完全不在乎,一包不买。 2,不信,但怕盐都被别人抢完了,自己没得用,买上一两包。 3,信,也信我国主要是井盐,但怕井盐产量上来之前,盐供应不上,买个十包八包过度。 4,信,而且是狂信,相信今后几十年海里的东西都不能碰了,而且不相信我国的井盐够吃,一次性把全家后半辈子的盐都抢到位了。 5,信不信的先搁一边,反正过去三年教训惨痛,只信自己的直觉。先囤为敬。

借着最近全民“抢盐”,随便聊几句盐的历史。在古代,食盐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六世纪的伊西多尔曾写道:“没有什么比盐和太阳更重要的了”;而在我国古代,“立国须有盐,无盐不立国”。早期社会最早发现和最多利用的是自然盐,湖盐即典型的自然盐。湖盐具有天然结晶而无需加工的特点,是我国先民最早享用的自然盐 。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人口也随之不断增长,此时人类对于食盐的需求大幅增加,自然盐显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工制盐开始浮出水面。即便如此,由于人工制盐的技术在较长时期内较为落后(主要依靠海水煮盐),加上运输成本较高,费时费力,因此古代的盐大多供不应求,价格昂贵,更不用说由于后来的盐税导致盐价进一步上涨,所以平常人家吃盐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初年盐的官方售价大概在44-34文/斤不等,而当时1石米(约合120斤米)的售价约400文,因此1斤盐(按40文/斤算)≈12斤大米,如果按照现今的米价(国内近期的小包装普通大米零售价为3.35元/斤)进行折算,则古代的1斤盐价达到了现价约40元/斤。

因此,盐在古代成为了钱财的象征:谁控制了盐,谁就拥有了财富。而这也是成语“陶朱猗顿”用来形容巨富之家的由来(猗顿是古代的大盐商)。历史上围绕盐的资源争夺而引发的战争不在少数。河东盐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自然盐池,尧、舜、禹先后都选择了在河东盐池附近的地方筑城,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盐的归属。

《管子·海王》中记载,管仲曾给齐桓公算过一笔账:一个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虽然有一千万个人,但符合征收人头税的人数仅有10%左右(100万),即便每个人人头税为30钱,那最后的税收也不过3000万钱,但如果藏税于盐,相当于向所有人征税,只要盐价稍微提升一点,就可以获得6000万钱的收入。

自此以后,食盐专卖成为封建朝廷增加税收收入最通用的手段之一,这也是“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由来。根据历史资料,唐朝由于食盐专营带来的收入多达600多万贯,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5.50%,而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宋朝该比例也达到了44.20%,由此可见盐在古代对于朝代财政收入的重要程度。即便是到了近代1940年,盐专卖的收入占比仍能达到全部专卖收入的60%左右,占全部税收10%以上。

由于制盐技术的进步、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税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时至今日,购买食盐所需的支出占食品类消费支出的比例已经很低,而盐税也早就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核心来源。尽管如此,类似食盐这类生活必需、使用频繁的商品依旧存在暴利的可能,因此该类商品仍受到国家严格管控。

最后一句话,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不要屯盐,不要屯盐,不要屯盐。有机会去素有中国“天空之镜”之称的茶卡盐湖看看,你囤盐干啥?

经济学中,盐一般被用作代表无用和不必要的东西。这源于过去盐是一种贵重的商品,使用盐来保存食品是一种昂贵的方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盐变得非常便宜,失去了它昂贵的身价。因此,当我们在谈论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

盐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价值的相对性和持久性。

在JK. Galbraith的经济学著作《所谓新经济时代》中,盐被用来形容我们社会中没有贡献但却非常普遍的“无用社会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济学中,盐还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市场的失灵。盐已经成为一项特权而不再是一种奢侈品,任何人都可以买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价格仍然过高,归根结底是由于垄断或其他市场缺陷造成的。

此外,经济学在论述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时,最常用的案例是食盐:在人口数量确定的前提下,无论盐价高低,食盐的需求量和消费量都不会显著改变。因此,如果不是国家专营、统一销售价格,就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假设是私人垄断,就会抬高盐价,提高居民生活成本;如果是放开经营、自由竞争,则会带来食盐价格周期性的巨大波动。

在普通人的生活里,生活一半菜米油盐,一半星辰大海,放一点盐 ,它就是咸的,放一点糖 它就是甜的 想调成什么味儿,全凭自己。

一勺盐,倒进杯里,很咸。一勺盐,倒进湖里,很淡。苦恼如盐,是咸是淡,是苦是甜,取决于心量的大小。

相对于糟糕的周遭环境,哪有释怀这件事?更不要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纯属胡闹。一如你在桶里放了一勺盐巴,就算加再多的水,或是蒸发到干裂,也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反之却会散落在了你世界里每一个触手可及的角落里。

盐是咸的,但盐也可以很甜。盐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赋予了生命一种特殊的气息。我们的一生就像吃盐一样,从出生起就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品尝着各种不同的味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盐也可以很纯粹。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还会抢什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放下启蒙情结,尊重他人抢盐。

因为,从各种蹭热点的视频来看,他们的确抢到了一些安全感和快乐……也算是给乏味的生活添了一些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