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时,会习惯性的查看包装标签标识,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注意事项等。在国外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一些货架上的商品包装上竟然赫然印刷有“不含中国成分”的标识,没想到这种标识竟然成了欧美食品安全标准和卖点,听上去让人深思。

在有网友感到义愤填膺的同时,也有网友坦言:这有啥,狗粮都“不含中国成分”,还谈什么“自信、自强、自尊”。我们的食品安全独步全球。不要怪别人,从自身找问题,世间一切都有因果。

公正的讲!我们本身就没有诚信,甚至于去一趟菜市场,能遇见一个说真话的都难!更别说生活中,处处陷阱。把精力放在核废水上并不能让小日本停止排放,把同样的精力放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何愁不成?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构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ZF形象和公信力。

我印象中对中国食品安全影响比较大的几次事件是这样的。

2006年阜阳“大头娃娃”事件:该事件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的奶粉中含有劣质奶粉,导致婴儿患有严重营养不良和并发症,最终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007年,美国上万只宠物突然死亡,原因是添加了我国的小麦蛋白胶,其中检测出大量三聚氰胺。

2008年,我国个别无良厂商向奶粉中添加含有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胶,直接导致30W儿童泌尿系统出问题。

2010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近30万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其中部分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2011年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被发现添加了柠檬黄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引发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

2011年“地沟油”事件:该事件是由于警方查获了一系列涉嫌生产、销售地沟油的案件,涉及全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舆论谴责。

2011年的河南瘦肉精事件,河南郑州一些私人养殖场及农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了增加出肉率,加快生猪的生长速度,添加“瘦肉精”的行为。这些猪肉在经过屠宰场检验合格后,被销往全国各地。涉及60多个养殖场的规模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字,自此之后人们买肉时都变得心惊胆战。

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该事件是由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公众对于国内疫苗安全性的质疑和担忧。

2021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北省青县养羊产业中喂养瘦肉精的问题,导致大量问题羊肉流向多地。

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再一次往人们心上扎了狠狠一刀,使人们在购买方便面时,不管什么品牌,都会下意识规避酸菜口味。

此外,还有罗森门店销售过期食品的事件,以及叮咚买菜死鱼冒充活鱼的事件,这些都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

这些事件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不力、违法违规行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检查和监督。此外,消费者也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可靠的食品品牌和渠道,减少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