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跟在佛陀身边许多年,佛所讲的很多法门经文他都能出口成诵,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其中深刻理义。

甚至在佛涅槃之后,大家要集中整理佛一生中所讲过的法的时候,因为阿难还没有证到阿罗汉果,迦叶尊者都不让他参加会议。

因此说,学佛,不是模仿各种行为就可以的,也不是学舌各种经文咒语就可以的,更不是过一种符合某种标签的佛化生活就可以的,而是要用心思悟其理义,深刻领会里面的为什么。

还不能随便做出一个答案就了结,而是应当深深的追究下去,并且把自己的所悟所得,要在实际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发自己本来的智慧,才能真正具足吃饭喝水的大神通,才能真正明白佛的苦心。

但很快就有这样一个机会,佛苦口婆心地根据每一次阿难地回答,一次又一次地纠正和引导,逐渐地揭示佛法的秘密一样,弟子们只要紧紧跟着这个揭示秘密的过程,就可以明白佛义。

又一次结夏安居完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结束后,祗园所在地的波斯匿王,要为其父亲的忌日举办斋饭,邀请佛以及大菩萨前来王宫应斋。

这个波斯匿王,与佛同月同日出生,出生的当天,王城中布满了细微的毫光,犹如明亮皎洁的月光,因此其父王给其起名为月光;又有人说,因为佛的德行犹如日光,此波斯匿王的德行也非常高尚,因此当名之为月光。

另外,因为其父王希望将来长大后能够战胜一切敌队,因此也称之为胜军。

这个波斯匿王,对佛也是非常诚敬,知道本次的结夏安居和僧自恣日刚刚结束,恰逢父王的忌日,因此在王宫中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美味斋饭,邀请佛和大菩萨前来应斋。

同时,王城中的德高望重的居士们,也在各自的家里,准备好斋饭,打算一同请佛的其他弟子前来应斋。

佛陀令上首弟子文殊菩萨,安排所有菩萨和阿罗汉等人的应斋事宜,佛作为法主,自然应当到王宫应王斋,而其他臣宰和居士们的斋饭,则应当由大菩萨和阿罗汉等分别应斋。

只是,因为佛的堂弟阿难,提前接受了别的斋主的邀请而去应斋了,不能及时赶回来,因此赶不上这次的应斋。

阿难,意思是庆喜,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因为王子出家一事,一直非常苦恼。

当他听人报告佛已经成道的时候,更加悲喜交集,心中的情感难以言说。恰好王弟斛饭王派人报告说,生了一个王子,这才举国欢庆,因此就给这个王子命名为庆喜,也就是阿难。

这个阿难,长大之后和佛非常像,佛所具备的各种相好庄严,他差不多也都具备了。因此,在别人看来,这个阿难实在是一个非常英俊潇洒的好青年。

在佛五十五岁,也就是阿难二十五岁的时候,被佛度化出家,一直到佛八十岁涅槃,阿难整整在佛跟前承侍了二十五年。在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中为多闻第一之人。

等到阿难从他所应斋的地方赶回来,大家都已经应斋去了,而且祗园里也没有斋饭,阿难就只好按照佛制,托钵乞食了。

这个时候,也是阿难的劫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