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从小就不为写作而烦恼,而是觉得把自己观察来的,用文字写出来很有趣;
一个女孩孤身来到上海,白天在高压和繁琐中工作,夜晚读书写作就成了她心灵的避风港,她说文字是能给人鼓励的最纯粹的力量;
一个女孩相信文字给予她的回报是对等的,哪怕她所写的文章变/现并不多,但她依然坚信她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来的文章,一页一页用心读过的书,岁月一定会给她相对公平的回报。
这个女孩就是我——木兰溪。
我毕业于苏州大学,来自江苏南通,是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一生为一件事而来》,现在就来讲讲我与写作的故事。
01只因多看了一眼,从此就爱上你
说起写作的缘起,那就要追溯到我小学时,当时我没有为写作而烦恼过。
在我眼里停留的人、事、物,我能用文字描写出来,而且丝毫不觉得困难,反而觉得非常有趣。
这样一种不自觉的爱好,让我得到同龄人的羡慕,老师的嘉奖。
那时写作就像一棵小苗苗,种在了我的心上。
从此母亲勤劳能干的身影,父亲无声简单的关心,家里可口的饭菜,老家周围的花花草草……都成了我写作的内容,我把它们用文字深情收纳。
在享受着“以我手写我心”的快乐中,我细致地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升华,我想让自己的文字走得更远……
写着写着,我的文字有能力登上报刊杂志了,而且还是省级刊物,还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
我付出的心血终于孕育出了理想之花。在坚持笔耕不辍的开始两年,我的散文还有幸被一个编辑看中,出版了我人生的第一本散文集。
文字带着我见了世面,我对文字多了一份珍惜与笃定。
02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所爱
在写作这条路上,我的热爱确实马上给了我正向反馈,但其实在我真正决定坚持写作之前,我的人生差点偏航。
高中文理分科时,秉着“学理更有用”的观念,我毅然选择了理科,当然生物是我一直很喜爱的科目,高考时更是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所以填写大学志愿时,和家人商量后,觉得学医是个不错的选择,相信学医能造福三代,于自己,于家人,于社会都是有利的。
大学四年我都在孜孜不倦学习医学知识,毕业后我到上海一家医院开始了职业生涯。
但工作之后发现,在别人眼里的铁饭碗,到我这里却成了一个接一个的不顺心。
我在科室是个新人,每天不但被安排许多杂活,有时还要替同事背黑锅。
所在的科室经常有人嘲讽211大学毕业又怎么样,读这么多书还不是出来干杂活?感觉自己沾满了碎玻璃渣子,欲哭无泪啊!
而且长时间的高压工作,我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这份工作已超过我能承载的负荷了。
在我检查身体时,领导还冷冰冰地叫我去上班,何况这根本不是我的班。
也就是说我一边在看着自己的病,一边还要去照顾别人。
一个身体出现问题的医生怎么能照顾好病人呢?
我决定及时止损,另谋出路。
但这一举动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尤其是我父亲,他觉得我就应该坚持下去。
但我告诉他们,我不能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何况付出的努力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南辕北辙。
我确定要辞职。
父母看到我对文字的执着,对未来的规划都有清晰的布局,所以就不那么反对了。
尤其是我妈渐渐很支持我的决定,她说我们这小地方还没出过作家呢,兴许我是第一个。
身边的亲人由反对嘲讽变成了鼓励和肯定时,我迅速找到了新的工作——医学编辑。
尽管新工作是繁重严谨的,但我享受这种工作氛围,没有人事的干扰,没有无止尽的打杂,而且还能让我学有所用,覆盖我的专业知识,又能让我用另一种方式靠近文字。
心底明朗,万物可爱。
这份工作是我追梦路上的物质保障,有了它,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在文字世界里驰骋。
03在上海谋生也谋爱
工作让我能在上海安身立命,文字治愈了曾经的不愉快,并持续不断地给我力量和信心。
在热爱的加持下,文学的小苗逐渐呈现欣欣向荣的旺势。
文章也得到了各大纸媒的青睐,尤其是这两年是我创作的旺盛期,有编辑约稿,能突破国民大号,更是有慕名而来的文字爱好者来学习。
我有幸带着他们能从心出发,我要求他们戒掉急功近利,戒掉急于求成,夯实文字基础,真正投入到对文字的热爱中去。
我认为写作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许多光鲜亮丽的表面,其实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持续努力。
如果心浮气躁,一窍不通,或是自命不凡,好高骛远,就匆匆加入这场闹剧中,妄想用文字改变命运,那简直痴人说梦。
物质有保障,业余有时间,对文字有热情。还要求自己坚持多写,发现素材,锻炼文笔,每个阶段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我的文章要让读者有收获,让他觉得是亲临了一场文字的盛宴。
我相信热爱是一切行动的加速器。
天高云淡,满目星河;但凡辛苦,皆是成长;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
我用喜欢的文字记录温暖,传递真诚,写作该是我这一生最笃定的坚持和热爱。
我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文字一定会给我有所回馈。
我渴望用文字见天见地见世界,不负美好珍贵,不负朴素甘美,不负勇敢追梦的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