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的杀意》是一部汇集了包括江户川乱步、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小酒井不木、海野十三、梦野久作、坂口安吾、久生十兰、甲贺三郎、滨尾四郎和木木高太郎在内的12位日本文豪创作的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12部短篇推理作品的合集。其中,更是收录了首次推出中文译本、也是首部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短篇奖的《新月》。

木木高太郎等12位日本文豪著《笔尖的杀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木高太郎等12位日本文豪著《笔尖的杀意》

在我看来,《笔尖的杀意》这本书对于想借助这些短篇作品,初步了解这12位日本文豪写作风格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但就我个人而言,对这12位文豪的了解深浅明显不一样,因而会影响对他们作品的理解。比如像芥川和乱步,我对他们相对比较熟悉,但对木木高我就比较陌生。而这本书中只是提供了这12篇作品的一个新译本,没有对这12位文豪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做任何介绍,只是在封底对他们有一句话的简介。我觉得,如果可以在这本书中增加一点对每篇文章的背景介绍、名家点评等内容,更有助于读者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距离创作时间已比较久远的作品。
其实,在《笔尖的杀意》收录的12篇作品中,《竹林中》、《途中》、《恋爱曲线》、《瓶装地狱》和《琥珀烟斗》这5篇都是我曾经在其它书中看过的。我曾在《一本短篇合集尽享日本推理和文学的魅力》一篇文章中对这5篇作品做过介绍,此番仅补充一些近期看到的名家对复读的5篇作品的评论,着重解读一下初读的另外7篇。

《笔尖的杀意》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尖的杀意》作者简介

《心理测试》中有乱步笔下的名侦探明智小五郎登场。嫌疑人本来还耍了一点小聪明应对心理测试,正是明智诱使嫌疑人作为证人出面证明案发现场的屏风在案发前两天还是完好无损的。其实,那屏风是案发前一日才送到的。据了解,乱步在创作这篇作品时,曾为设计故事情节大伤脑筋。烦恼之际,重新阅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无意间被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谋杀老妇的情节所启发,才顺利地完成了整篇小说的创作。
《被烧死的女人》我认为是一篇传统的本格推理作品,批判了新闻报道因为如同写小说般进行恶意推断、歪曲事实,从而造成了误导读者的不良社会影响。在这个故事中,充分体现了谣言与偏见对探寻真相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明是一桩自杀案,女死者的娘家人却总认为是她丈夫犯案。而透过这个故事中警方的调查分析和推理判断,不难看出佐藤很注重分析、推理的严密性。
《不可思议的空间断层》很有一种《盗梦空间》的味道,借助嫌疑人的负罪心理,让他越来越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同时也令读者产生了混乱感。如果看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或者对精神分析心理学有研究的读者,也许可以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地解读。对于这个故事,我只能说是粗浅地看懂了嫌疑人是被他信任的朋友利用了。
《暗号》讲述的是一个怀疑妻子出轨好友,最终发现其实是一对儿女在用暗号交流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展现出了在残酷战争背景下,对爱情忠贞的怀疑,以及亲情带来的温暖。我觉得,这是一部兼具本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特色的作品,不仅逻辑清晰,也真实再现了战争结束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痛等社会问题。
《海豹岛》则是讲述了五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孤岛的生活,因为酒精的作用造成了相互厮杀的惨痛悲剧。而为了掩盖过往的真相,只好将死者付之一炬。这篇作品揭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中的丑恶与善良两种本质。久生被称为“小说界的魔术师”,而在他创作的这个故事中,女人藏进海狗皮里的情节也很有魔术意味。
《他是杀人凶手吗》讲述以律师身份接触到一桩奸夫杀害一对夫妻的案件,最终嫌疑人因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而被判死罪。尽管律师一直坚信嫌疑人是无辜的,可惜却没有证据。直到嫌疑人死后,律师才得知所谓的“奸夫”只是被女人迷惑情难自禁,为了可以彻底占有那个女人才承认自己是“奸夫”,并杀害了那对夫妻。原来案发时,这个痴情的男人以为女人被丈夫凌虐想去施救,却目睹了那对夫妻的性虐现场。对于曾担任过检察官和律师的滨尾来说,创作这种法律与人情故事可谓游刃有余。
《新月》的故事虽然篇幅很短,却很有人情味。它也是以律师的角度叙述的,讲述一对老夫少妻婚后不久妻子就丧命了,妻子娘家人通过律师向这位富豪丈夫索要大笔赔偿金。本来丈夫只答应付一小部分,后来却又愿意全额支付了。只是因为他确实很爱自己的小娇妻,在他与律师沟通后,他怀疑妻子的死确实可能与他对妻子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关。
原来妻子丧命在湖水中,当时她正在裸泳,不过偶然看到了其前男友。而在丈夫心中,一直担心小娇妻会被年轻男人诱惑出轨。当丈夫看到水中的妻子脸色突变,尽管知道她心脏不好还大声呼救。虽然成功引来了附近的人,却没能救起妻子,因而在丈夫心中难免留下一点悔恨。造成这场悲剧主要是由于他们夫妻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使得丈夫不够自信,其实他们夫妻二人是很相爱的。

日本作家木木高太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作家木木高太郎

在复读的5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要属芥川的《竹林中》,这篇作品充分证明了他的文字表现力,也是他“怀疑主义”思想的体现。日本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曾表示,该小说表现了人生真相的难以把握和作者怀疑主义的人生观。乱步也曾经点评这篇称:“小说利用互为矛盾的多人叙述,描绘了言行相悖的人类世界。其中具有追寻犯罪之谜的趣味性。读者能感受到浓厚的侦探小说的风格。”
另外,乱步也毫不吝惜对谷崎《途中》的赞美,认为无论其新颖的叙事手法还是缜密的推理印证都完全可与西方同类小说匹敌,称其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侦探小说”,同时亦是“值得日本引以为豪的侦探小说”。但谷崎自身对这篇作品却有着另一番解读,他曾表示“《途中》确然带点侦探小说的味道,亦具有逻辑游戏的要素,然而那仅仅是这篇作品的假象而已。这篇作品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通过丈夫与侦探之间的对话,在读者紧张的阅读之中,间接地描画出对自身悲惨命运浑然不觉,温良贤惠的妻子形象”。
《恋爱曲线》是典型的“残酷与浪漫奇妙交错”的医学犯罪小说。虽然我承认这个故事中充分展现了来自情敌的得意与不甘,但通篇显得过于絮叨。所谓的“恋爱曲线”,又让我觉得很像心电图,并非完全是幻想,仿佛也有点科学性。原来,它的作者不木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而他认为侦探小说之妙趣不只在于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其在科学研究方面亦有独树一帜之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钱晓波曾在其著作中表示,《瓶装地狱》以兄妹之间的人伦、男女之间的肉欲,即所谓道德的界限作为文学主题,并将矛盾集中于人内在的、发自本能的生理欲求与外界对人性、道德的规范界定之上,其表现手法作为“变格”侦探文学自有其妙处,而从纯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其文学内涵同样具有深刻探讨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甲贺的《琥珀烟斗》,钱晓波也曾在其著作中点评称,在这篇作品中,甲贺实践了《侦探小说与化学》中提出的“开拓化学题材”的主张。运用其擅长的化学知识,加上密码解读等手法,将数起事件通过多条线索串联起来,情节设计迂回曲折,小说的专业性与设计感并重,堪称甲贺初期的代表之作。读者初始读来如堕五里雾中,然而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迷雾悄然散去,整个故事的主线才初显轮廓,令人有云开日出之感。
总之,在《笔尖的杀意》中收录的12篇作品都别具一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首次推出中文译本的《新月》一篇,除了故事中的赔偿金额,其它地方完全看不出年代感。它也是12篇中最短小精悍的,在推理之余还极具纯爱色彩,不愧为获奖之作!(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