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默 图|网络

今年的秋,与他的文字再次邂逅,便有了别样的寂美,在时间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是余光中先生书写的浪漫。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是紫图图书出品,余光中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该书精选余光中先生散文36篇,包括游记见闻、感情经历、生活智慧、人情世故、文化随感五部分内容。

他写南半球的冬天,他写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他写寂寞是最耐听的音乐,他写何时你才能面对自己,他写唯清醒可保自由。

他像一位老朋友,促膝长谈,以他的经历视角讲述世界;他像一位智者,隔空传话,在雨夜平缓辩证回忆是近在咫尺的远方;他像一位知己,细声叮咛,我们挥霍的时光,是千面无常的岁月;他又像一位勇士,豪肠剑气,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用一生抵达一次山盟,永远热爱,永远奔赴,心中万里之外的目的地。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

听听那冷雨》,这篇读到许许多多的叠字,全然读不出幼稚,反而是一种厚重的回归,“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都是如此生动,置身其中的亲临感,从四面八方一并袭来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雨。

你看,“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你嗅,“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得味,浓的时候,竟发出划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你听,“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漕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他用文字作画,他用文字谱曲,他用文字调味,这余光中式的雨弥漫在生活各处,升华为天下山水,唐诗宋画,浓缩为庭院一隅,心中断不了的乡愁。

什么都不说的,说得最多

《不朽,是一堆顽石》,在这篇散文中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风骨,字迹背后的愤懑倾泻而出。

西敏寺,雕像,石碑,诗人一隅。有石可托,一席之地,都是无声的言语。

居于伦敦中心稍稍偏南的西敏寺,“不但是历代时尚的记录,更是英国官方态度的留影”,“本土的诗人,魂飘海外,一放便是百年,外国的诗客却高供在像座上,任人膜拜,是诗人之隅的另一种倒置”。

一堆顽石,不言不语,书写一方不朽的历史。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先生写于1972年6月的这篇《幽默的境界》,50多年了,历久弥新,现在读来依旧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正如幽默是浪漫的致命伤。”一针见血,幽默要有懂的人才有趣,那种相视而笑的默契才是最唯美的。一旦需要解释,懂与不懂之间真是千山万水,很是无趣。

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越强,艺术性也就越高,对于听者或读者的悟性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幽默的境界好像行云流水,不能作假,也不能苦心经营,事先筹备,可以说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生气洋溢时的自然流露。

余光中先生将幽默感分为三等:

一等,先知先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见幽默;

二等,后知后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

三等,不知不觉,连领略幽默的能力都没有。

幽默,不是一门三学分的学问,不能力学只可自通。

可遇不可求的幽默,一定是旗鼓相当的心领神会,能达到幽默的境界,一定是心灵“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钻牛角尖的固执是达不到真正幽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