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狄公宣 记者 顾元森)“什么‘清算’?小伙子你在忙什么?”8月22日,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仙林湖站所民警杨毅在巡逻过程中见疑不放,阻止一名地铁乘客向诈骗分子转账,成功帮他止损了115万元。

当天下午两点多,仙林湖站所民警杨毅在站厅巡逻时,发现一名年轻男子一直蹲在墙边埋头操作手机,口中念念有词。担心他遇到困难,杨毅走上前询问,发现男子正在与人视频通话,且反复提到“清算”二字。面对杨毅的询问,他回答:“我正在操作资产清算,是支付宝客服让我操作的。”“支付宝会教人清算资产吗?”杨毅意识到不对,拿过手机一看,发现电话那头所谓的“官方客服”正在与该男子视频通话,还把对方拉进了一个“课堂”。“你还上课?上什么课?”杨毅立刻挂断电话,反复和男子确认有无共享屏幕,有无转账成功。“我开启了共享屏幕,但还没有转账,钱还都在。”杨毅这才松了一口气。

经了解,该男子姓张,当天他走到金马路站站厅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FaceTime通话,称他大学时期开通的支付宝花呗、借呗等利率已不符合政策,要及时调整利率,如不调整将影响正常使用,而调整利率要进行“资产清算”,核实所有的银行卡贷款金额,并转账到一个固定的账户名下。张先生当即老老实实把名下所有的银行卡情况一股脑地告诉了对方,后经查实,共计可贷款115万元。此外,张先生还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了几个App。杨毅出现的时候,他刚从其中一个银行成功贷款了20万元准备转账,对方还“指导”他把一次性转账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都快“成功”了。

张先生说自己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入职,近日多次接受单位和警方的反诈培训,其中就包括以FaceTime视频电话为形式的诈骗案例,“可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怎么就相信了对方,而且他还让我拨打警方电话核实。”杨毅告知张先生,一定要牢记:警方96110号码除了区号外,不会添加任何的前缀、后缀,对方所谓的让其核实身份的“**21*+一连串号码+96110#”的电话,其实是给手机设置全部来电呼叫转移,为实施诈骗争取时间。

8月24日上午,张先生特意来到金马路站警务室,给杨毅送来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手写感谢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南京地铁警方在前期开展反诈主题列车“车站约课”“登车行动”、反诈文创小摊和反诈广场舞等一系列宣防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反诈工作力度,针对地铁辖区全线开展“扫站行动”,一线民警辅警依托接处警、警地联动、巡逻执勤等日常工作,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分批次面向辖区内从业人员及地铁乘客开展“微宣讲”,努力实现“人人知晓、人人防范、人人受益”。此次民警及时发现、劝阻正在遭遇通讯网络诈骗的乘客,正是“扫站行动”的一次成功实践。据统计,自“扫站行动”实施以来,地铁分局已在南京地铁全线开展各类“微宣讲”2068场次,累计覆盖近3.2万人次。

警方提醒:支付宝官方平台客服不会以FaceTime、个人社交账号等方式联系用户,但凡通过这种方式联络的“客服”均为仿冒。陌生的FaceTime来电不要接听,更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