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 行动(下简称“行动”)第三场年度候选人现场考察对话日前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行动”发起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与曹勇安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曹勇安教授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创办者。本次对话在新华社现场云、网易新闻、扬子晚报、中国教育在线、西浦未来教育学院CCTalk和西浦视频号等多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了超过148万网友云端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

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学生的诉求也是不同的。如何看待学生的需求以及如何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好的教育体系?

“首先,我认为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曹勇安教授分享道,“以我个人的教育生涯为例,我在第一个阶段是办自学考试,重点关注学生的毕业问题,就业问题以及最根本的三观问题。在第二个专科和高职教育阶段,我推行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工学交替和顶岗实践,并且一直在关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等到了本科教育阶段,我强调学生要有对理论的系统性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知道原理和运用方法,这里面就涉及到了课程建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创办者 曹勇安教授

学校教育中什么东西对学生的成长有益?曹勇安教授强调,“要通过课程关注学生成长,课程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学校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叫课程,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排在课表里面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没有排到课表里的课程。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都是隐性课程,都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席酉民教授进一步提出:“课程实际上是大学的理念,大学的思想,大学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上,还体现在老师和学生的行为上。”

最后,人才培养要回归到人的本身。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环境下,人们认识自然,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东西改变了,这给各阶段的教育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即便如此, “未来世界一定是人要站在现代技术的平台上跟人工智能协同作战。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更厉害,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有更大的舞台,就是把人的德要做起来,要加强立德树人,”席酉民教授指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席酉民教授

曹教授表示,“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人的核心素养。人的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道德、情感、哲思、审美和批评性思维。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人工智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课程思政,更重要的是每一科课程都应当有课程思政。”

我们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我们怎么让学生成为什么?我们实际的教育环境又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还没有定论,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教育体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诚然,教育体制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影响,但它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席酉民教授指出:“教育改革现在基本上有三大类问题。

第一大类问题是技术问题,跟任何体制没有关系,跟管理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做都可以做,这是技术问题。

第二类是管理问题,内部管理在同样体制下是可以做的,就看你的管理水准到位不到位,管理队伍到位不到位,你愿意做就能做下去,这是管理问题。

第三类是跟体制有关系,在传统大学里很难办的事,在中外合办大学里相对容易。在传统大学很容易办的事,在中外合办大学又很难办。主要是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干,敢不敢干。还有就是你能不能智慧地去干。因为有时候可能这个事你觉得干不成,但实际上还是可以干的。”

曹勇安教授认为,虽然体制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但这不意味着就完全无法推行教育改革。我们要在体制内寻找稳定性,在体制外寻找可能性。无论在体制内外,都要在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下进行。”

因此,我们要融通中外,拿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我们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三十多年,曹教授曾多次托管处于困境中的学校,被称为“委托管理”第一人。近年来,曹勇安教授特别关注课程建设,提出课程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打造了“四真三化”的课程开发思路,并陆续在国内推广,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课程建设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课程开发,二是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解决的是课程的结构,课程管理决定了效率和质量。

课程开发要解决教师会做和能做的问题,课程管理是解决教师想做愿做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四真’是指职业教育要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是指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校外课堂‘工作任务课程化’;校内课堂‘教学任务工作化’。”曹勇安教授解释道。

席酉民教授总结道:“不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委托管理,要做成一件事情,

首先是要有一种信念,这很重要。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当你有了这样一个信念的时候,也就知道这件事值得做。

第二个,还要有情怀,情怀就是要有梦,只要有梦,你才有动力去做一件事情。

第三个,要创造创新,只有创新创造才能有价值,有价值空间才可能动员所有的人一块来分享这个价值,不管是于社会于个人,这个动力才会有。

第四个,要有勇气,要敢于去碰很多障碍,敢于去碰一些约束和习惯。

第五个,要有智慧,不能硬碰,要智慧地把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一步步做成。

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有信念,有创新去做,所有东西都变成可能的。目前大家都认为教育遇到了很多挑战,不管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但事实上空间是有的,我们未来是光明的,只要我们有一批教育家出来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一步比一步更好。

如何看待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待遇与社会尊重的问题

席酉民教授回答道:“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社会习惯,包括社会用人体制的问题。所以人们要改变教育的观念,找自己合适的教育,围绕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在某个方面把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能够创造出价值。”

“什么是真教育?真教育就是让你孩子真正成长,健康成长,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够学到把自己的兴趣释放,创造价值,给社会作出贡献,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社会到处都是机会,而不再是拿着学历去找机会,是用你的价值,用你的独特性去找机会,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创造价值的这样一个行列,然后你在教育上的纠结就会越来越少,痛苦就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这也是我们推动这一项行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唤起更多人关注真教育。”席教授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