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永生

前言

前言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多义词?多义词就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通俗的说法,就是一词多义。

一般来说,多义词有两种情况。

一是引申义,即在原先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与其有关的他义,这其中包含比喻义。如“深”:

“深”的部首为“氵”,其本义为“水的垂直距离长”,与“浅”反义,如:

“千岛湖很深,因为它是个水库。”

引申为:

A、平面距离远

“深山老林,野兽出沒。”

B、时间长

“夜已深,我先睡了。”

C、深奥

“老庄哲学,挺深的。”

D、深重

“这个人的城府相当深。”

E、浓重

“紫檀木的家具,颜色很深。”

同样,“深”的本义“水深”,也可用于比喻。例如:

“这件事复杂,里面水很深,你要当心。”

二是假借义,即这个(或这些)义与原先义或基本义沒有关系,只是同音替代而已,也就是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见许慎《说文解字序》),如“好”:

《现代汉语词典》:

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人|~东西|~事情|人民公社~|庄稼长得很~。2)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看|~听|~吃。3)友爱;和睦:友~|~朋友|他跟我~。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您~哇!|他的病~了。……11)〈方〉应该;可以:我~进来吗?|时间不早了,你~走了。12)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多|~久|~几个|~一会儿|~大半天。13)用在形容词、动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冷|~香|~漂亮|~面熟|~大的工程|原来你躲在这儿,害得我~找!14)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远?

以上1)、2)、3)、4)的“好”,为引申义,而11)、12)、13)、14)的“好”,则为假借义。

关于引申义与假借义,后面我们还会专门谈到。

另外,上海话中的多义词,在我们以前的关于上海话中的反义词、同义词等文章中也曾有所涉及,但只是随文提到,故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下面,我们专门来谈谈上海话中的多义词,尽量争取做到全面、系统。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同词性的多义词”,第二部分是“不同词性的多义词”,第三部分是“有关多义词的几种情况“。

另,本文的多义词举例,先按其音节分类,而后,对同音节中的,再按笔画顺序分先后。

第一部分 相同词性的多义词(上)

第一部分 相同词性的多义词(上)

(一)单音节

(1)动词

1、轧(ge入声)

A、挤压

轧扁头、轧煞人、轧公交车、轧煞老娘有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卡住

轧牢、轧紧

C、碾压

轧米、轧棉花

D、参与

轧闹猛、轧一脚

“昨天在护龙街上轧户口米。”(《姑苏春》)

E、结交

轧道、轧朋友、轧姘头

按:“轧”的“结交”义,如同古汉语中“交通王侯”中的“交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结伴

“读初中个辰光,朱庆樑每天早浪来轧我一淘去学堂。”

G、核账

轧账、轧平、轧头寸

H、揣测

轧苗头

2、甩(hue入声)

A、甩动

“上海人拿魚尾巴叫做‘甩水’,‘红烧甩水’其实就是‘红烧鱼尾巴’。”(拿: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扔

“去年伊在田里拔稗草,随手甩到我这过路人身上。”(叙事吴歌《五姑娘》)

“快点甩个令子过来呀!”(评弹《真情假意》)

“现在值班,空勒海,甩只电话拨女朋友。”

3、生(sang白读)

A、产生

“两棵树当中生根绳子,好浪衣裳。”(浪:凉晒。)

B、添加

“勒迭桩事体浪,侬要多生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过

A、搭配

“插队落户个辰光,呒啥小菜,只好用咸菜、罗卜干过饭。”

“拨我员外过酒吃。”(昆曲《茶坊》)

B、传染

“瘟病过人,我们尚自不去看他,秀才你休去。”(《古今小说》第16卷)

“耐个病过拨仔阿姐,耐倒好哉。”(《海上花列传》第35回)

C、用清水再滌

《嘉定县续志》:“过,俗言洗而重以清水滌之也。”

“肥皂搓好衣裳,还要拿清水过几趟。”

“这只马桶我刚才在岸上清水缸里洗过了,是干净的,我再到河里去过一过罢了。”(评弹《水乡春意浓》)

5、夹(ge入声)

A、旋转

夹闹钟、夹频道、夹魔方

B、调制

“三黄鸡之所以好吃,搭调料个夹法也有关系。”(搭:与。)

C、夹杂

“‘夹生饭‘,就是夹有生米个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吃

上海话中的“吃”,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进食”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词义,当然,都是与方言有关的。

A、喝

吃牛奶、吃可乐、吃老酒、吃咖啡、吃豆腐浆

方言词语有“吃讲茶”。

B、吸

吃香烟、吃鸦片、吃下风

熟语有“多管闲事多吃屁”。

C、拿、揽

吃回扣、吃下来

“有困难等歇再讲,侬先拿迭笔生意吃下来。”

D、耗费

吃人工、吃工夫、吃辰光

按:普通话中的“吃力”“吃劲”,也是“耗费”义。

E、挨、遭遇

吃轧头、吃生活、吃白板、吃耳光、吃夹当、吃红灯、吃家生、吃赔账、吃排头

按:普通话也有“吃亏”“吃官司”“大吃一惊”等。

F、估量

吃准、吃勿准

“迭桩事体蛮怪个,有点吃大勿准。”

G、爱、喜欢

吃侬、吃煞伊、吃地段、吃钞票

“老阿姨吃童子鸡,交关侪是吃卖相。”(大龄女人爱上‘小鲜肉’,有很多是喜欢长相。)

H、应付、制控

吃得牢、吃勿牢

“阿贵个老婆相当强势,阿贵根本吃勿牢伊。”

另外,还有重叠式的“吃吃”,借代为“欺负”。例如:

“伊长得矮小,小辰光常庄拨模子大个同学吃吃。”(拨:被。)

7、别(入声)

A、掉转

“二房东一看苗头不对,别转身就逃。”(《七十二家房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简单个问题,侬哪能会得别勿转来。”

B、扭折

“哪怕爬穿脚底‘别’断腰,哪怕跌破头皮鲜血漂。”(评弹《白毛女》)

“耐个脚跌坏仔,我个脚别脱仔。”(《海上花列传》第37回)

C、卡住

“迭只赤佬夜壶水吃饱,脑子一记头别牢了。”(夜壶水:尿,喻“酒”。)

D、比

“伊老来事个,侬根本别勿过伊。”(来事:很行。)

“吾倒要搭俚别别苗头勒。”(《海上花列传》第12回)

8、行(ang)

A、流行

“七十年代,上海老行喇叭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三黄鸡勒上海行过一腔。“(一腔:一阵子。)

B、扛、支撑

“连牢几天加班,侬行得动伐?”

“迭点困难,牙齿咬咬,行一行就过去了。”

C、尝

“侬勿晓得伊老凶个,因为侬呒沒行着过伊个味道。”

“行”也写作“杭”。例如:

“我格好姆妈,刚刚‘察辣’一记,我味道已经杭着哉。”(评弹《白毛女》)

9、拗(ao)

A、折

《吴下方言考》:“吴中谓折枝为拗。”

a、具体的

“他很想即刻揪住他,拗断他的竹筷,放下他的辨子。”(《阿Q正传》)

b、抽象的

“朋友谈了好几年,到最后还是拗断了,可惜!”

按:b义是比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掰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呐喊·药》)

“伊拉两家头互相勿服贴,要拗手劲。”

10、闸(ze入声)

A、闪出

“弄堂口勒默生闸出一条狗,嚇我一跳。”(勒默生:突然。)

B、跟踪

“伊迭腔常庄闸老婆,因为老婆外头有花头。”(他最近经常跟踪老婆,因为老婆有外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相

A、对碰

“火车翻跟斗,电车相鼻头,公共汽车额角头……”(旧时上海小唱)

B、吻

“相嘴巴、相面孔啥咾,其中个‘相’,是‘吻’个意思。”(啥咾:等等。)

按:B义的“相”,有时写作“香”,“‘香嘴巴’也叫“打开水”,源于英语kiss。

12、呼

A、板脸

《吴下方言考》:“呼,吴中盛怒于人则曰呼。又变色貌,吴中谓卑幼起怒容曰呼起面。”

“伊脾气老怪个,动勿动就呼起面孔。”

B、吸烟

“你们三五牌香烟呼呼,我们工人饭也呒沒吃。”(《上海民间故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拷

A、灌

“北方人个‘打酱油’,上海人叫‘拷酱油’。”

“老底子零拷个物事勿少:拷油、拷醋、拷酱油、拷老酒,连写字个墨水也有得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排水

“捉鱼个方式有几种,拷浜是其中之一,就是拿水舀光。”(拿:nai,把。)

C、锁纫

“布料裁好,要拷边,然后再缝纫做衣裳。”

14、挑

A、用器具采摘

“挑荠菜、挑马兰头,侪要用家生。”(侪:都;家生:器具。)

B、挑逗

“上海闲话里个‘挑伊上山’,就是‘惹伊冲动’、‘引伊去做’。”(惹za)

按:B义与普通话“挑拨离间”中的“挑”相似。

C、使人得利

“耐要挑挑我,作成点生意好哉。”(《海上花列传》第48回)

“好好,七千块就七千块,挑侬发财。”(独脚戏《拉黄包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匍(bu)

A、蹲

《广韵·屋韵》:“匍,匐伏,伏地貌。房六切,又蒲北切。”

“人就匍下来,面孔贴在墙上,侧耳静听。”(评弹《种子迷》)

B、蜷缩

“冬天介,欢喜匍被头筒。”

按:“匍”,也写作“逋”。

《简明吴方言词典》:

逋:动词。❶鸡禽蹲在窝里:迭只鸡讨~了。◇《吴下方言考》:“吴谚谓鸟蹲未宿曰逋。”❷也指人蹲在地上或坐在地上:一个小囡~勒拉地浪哭。

16、候

A、等待

“那涂脸的洋人,候他来了,又取了一支出来,放在口中。”(《九尾龟》第114回)

B、承接

“看见一群小孩在玩铜板,他用裤脚管候住,一个小孩的一枚铜板果真飞到他裤脚管里。”(《上海民间故事选》)

C、凑、接近

“谈朋友,有辰光勿好急,要等对方候上来。”

“当铺柜台太高,小人候勿着。”

D、估算

“做衣裳,要候好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盘

A、躲藏

“勿防备,勒浪床背后有一个人盘勒海。”(评弹《孟丽君·母女相会》)

“奈末今朝夜里先到王大婶屋里去盘一夜天。”(评弹《白毛女》)

按:此义的“盘”,上海方言也作“迓”,如“盘迓矇矇”,即“捉迷藏”。

B、缠

“幸亏我派了几个漂亮的倌人陪住他,盘牢他,所以现在还在楼上。”(评话《张汶祥剌马·上元县验尸》)

C、转让

“现在这书局也盘给了别人,书更无可究诘。“(《鲁迅书信集》)

按:“盘”的C义,在普通话里也有。

18、弹

A、鼓起、凸出

“又是那个包打听弹起眼乌珠。”(《上海民间故事选》)

B、滚

“弹开弹开,烦伐!”

“侬搭我弹得远点。”

C、甩弃

“收起了摊头末阿拉两家头,大世界里来碰头,……弹脱户头,明朝还要叉山头。”(旧时上海小调)

按:叉:钩搭;山头:拉山,不正经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溅

“当心开水弹开来。”

“落雨天,一部车子开过,我身浪弹了交关泥浆。”

19、望(mang)

A、看望

“谢谢侬来望我!”

B、希望

“大家侪恨伊,望伊捉进去。”

同时运用“望”的例句:

“到医院去望病人,临走个辰光讲:‘望侬早点康复!’”

前“望”为“看望”,后“望”为“希望”。

20、攀(bai)

A、涉水

“老底子落暴雨,徐家汇南面个汇南街就会得沒水,进出就要攀水。”(沒: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爬

“小毛头一岁多,已经会得勒床浪攀了。”

“乌龟攀起来特别慢。”

C、攀登

“老人攀六楼,真家伙,有点吃勿消。”

“小辰光,欢喜攀树,也是一种白相。”

按:A义的“攀”,也有写作“湃”的。

21、焐

A、文火煨煮

《越谚》:“焐,物煮熟仍用文火煨。”

“茄子茭白之类便整个的放在饭里,叫作焐。”(《魯迅的故家》)

B、使……暖

“老早冬天介睏觉,先用‘汤婆子’焐被头筒。”

“心里暖,叫‘焐心’,也叫‘焐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掼

A、扔

《象山县志》:“掷物于地曰掼。”

“把那象棋子乱撒在街上,棋盘也惯作几片。”(《醒世恒言》第九卷)

“勒上海闲话里,‘掼’带宾语个短语有:掼炮、掼奶油、掼纱帽、惯炸弹、掼浪头、掼摔跤、惯伊三条横马路啥咾。”

按:

惯炮:一种摔地即响的炮竹,内装炸药,外为金属壳,可反复使用。

掼奶油:一种乳制品。

掼纱帽:喻“不干了”。

惯炸弹:喻“大便”。

掼浪头:说大话。

惯摔跤:摔跤。

掼伊三条横马路:把他扔得远远的,属借代。

B、跌

《定海县志》:“俗谓仆倒曰惯。”

“有的一脱脚,惯进了荷花池,弄得象‘落水狗’。”(《上海民间故事选》)

方言词语有“掼跤”,即“跌跟斗”,喻“挫折”。

23、揎

A、打

“伊再勿二勿三,就要揎伊耳光。”

“拿伊揎出去。”(拿:把。)

B、填塞

“过年三天,放开肚皮揎猪肉。”(报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揩(ka)

A、擦、抹

《常昭合志稿》:“以巾拭物曰揩。”

“(娘儿两个)坐在小溪边上的石头上,撩起布衫角揩脸上的汗水。”(报刊)

方言词语有“揩屁股”,喻”代人补过”。例如:

“伊闯了禍,侪是我帮伊揩屁股。”

“侬滑脚了,挨下来个‘揩屁股’事体侪是我个了。”(滑脚:溜、跑路。)

B、沾

“刚刚勿当心,身浪揩着一眼龌龊。”

方言词语有“揩油”,喻“沾便宜”。

“今朝呒沒烧饭,到㑚屋里来揩油了。”

按:在这种情况下,“揩油”如同北方话“蹭饭”中的“蹭”。

25、凿

A、掷、扔

“拿手里一根一丈二尺长、一尺对径根柱脚‘嗨’的凿过来。”(评话《飞夺泸定桥》)

B、飞射

“一镖凿过去,凿中靶心。”

按:“凿”与“啄”都是动词,在上海话同音,然而,词义有别,关于“啄”,将在后面“含普通话的多义词”一节中谈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6、登

A、停留

“(野画眉)登在南浜高杨树上唱高调。”(《沪谚外编》)

B、居住

“啥?你勿搭娘登在一起的?”(评弹《玉蜻蜓·庵堂认母》)

“登”,也写作“蹲”。

27、敲

A、判刑

“长远看勿到小王,再一问,原来敲脱了。”

“伊受贿,敲了七年。”

“敲”用作“判刑”,为借代,源于法官的落槌敲定。

B、搓

“退休了,每天麻将敲敲。”

“敲”用作“搓”,为临时借代,源于对麻将牌的拍击动作。

按:方言词语有:

a、敲定:恋爱关系已定,喻名词“对象”。例如:

“昨日我看到伊搭仔敲定勒徐家汇荡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敲头塌:敲打头,喻动词“批评”“责备”。例如:

“阿贵常庄拨老婆敲头塌。”(拨:被。)

引申为“提醒”。例如:

“伊有点糊里糊涂,葛要时常敲伊头塌。”

28、撩

A、捞

“面下到水里可要时间?面撩起来可要时间?”(弹词《将心比心》)

B、捋

“撩头发、撩长衫啥咾,就是拿拖(ta)下来个捋浪去。”(啥咾:等。)

C、扔

“刚刚沒事体做,撩只电话拨女朋友,嘎嘎山河。”(嘎山河:闲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搭、够

“女儿勒国外留学,太远了,撩勿着伊。”

29、澎(pang)

A、溅

“落雨,关好窗门,当心雨水澎进来。”

B、喷

“炒猪肝,到最后,再澎眼料酒。”

(2)形容词

1、壮

《广韵·漾韵》:“壮:大也,侧亮切。”

A、胖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象壮仔点哉。”(《海上花列传》第55回)

B、肥

“伊老欢喜吃壮肉个。”

C、(庄稼)粗壮

“(我家)也不知道垩了多少肥料,为什么却沒有你的庄稼来得壮呢?”(《上海民间故事选》)

2、灵

A、灵验、有效果

“‘灵勿灵,当场试验’,是上海人常庄摆勒嘴巴浪个一句闲话。”

“老早有句闲话,叫做‘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B、机灵

“迭个小人老灵个。”

C、好

“迭腔生意勿灵。”

“好个呀,明朝一道吃饭,灵个。”

3、辣

A、价格高

“现在野生大黄鱼个价钿邪气辣,吃勿起。”

B、(说话等)厉害

“侬听得出伐?伊刚刚个闲话老辣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量词

甲、名量词

1、爿

A、片

原本是名词“片儿”,如:竹爿、柴爿、瓦爿等,引申为量词,如:一爿竹块、两爿瓦片、几爿柴爿等。

继而引申为广义上的“片”。例如:

“山脚下,有一爿稻田。”

“勿要小看别人,要晓得:‘各人头浪一爿天’。”

B、家

“老早,裕德路浪有爿老虎灶,齐巧勒勒阿拉弄堂口。”(浪:上;齐巧:正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底子,漕溪北路浪有好几爿工厂,当中有我姆妈工作个‘上海交通电器厂’。”

2、部

A、台

“八十年代上海陪嫁,一部缝纫机是少勿脱个。”

“插队落户个辰光,假使从上海弄部车床拨当地个社办工厂,就可以进迭爿厂工作。”

B、辆

“门口停仔几部脚踏车。”

“两部榻车六个人抬在肩胛上走出去。”(《上海民间故事》)

C、把

“爬屋顶筑漏,一部扶梯是少勿脱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乙、动量词

A、圈

“从徐家汇到淮海中路,最近个路,是从衡山路到东平路,再到汾阳路,绕半转。”

B、次

“一个月里向到仔归格辰光,就要发一转肚里痛格毛病。”(《九尾龟》第73回)

另外,还有名量兼动量的。

1、记

表次数的“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下”。试比较:

a、“刮伊一记耳光。”

b、“新剃头,勿打三记触霉头。”(旧时民谣)

a例中的为名量,b例中的为动量。

2、埭(da)

A、次、回

“我教娘姨到栈房里看几埭,说是勿曾来。”(《海上花列传》第2回》)

B、排

“中国的旧式建筑,总是一明两暗,前后几埭进深。”(《上海俗语图说》)

“果然有一份大人家,新造房子二、三埭。”(甬剧《拔兰花》)

C、行

“写文章,碰着另起一埭,前头就要空两格。”

“防护林,一埭树是勿够个,要好几埭。”

按:B与C是同义词,只是运用时略有细微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副词

A、就、便

“现在物事贵来西,去买伊做啥?侬自家赚来勿够用,下趟乃覅买哉。”(《杂格咙咚集》)

“拨伊迭能一搞,乃僵脱。”

B、这下子

“两只船还沒呒碰,桥浪个人侪叫‘勿好哉’,等到真个碰了,大家反倒叫‘乃末好哉’。”(“乃末”即“乃”,“末”为词缀。)

(详见拙作《“乃末好哉”之补充》,载2022年2月22日《上海老底子》)

“乃”也写作“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助词

A、时态助词

a、相当于“了”

“陶大人,耐阿好拿倪格兰芬讨仔去罢。”(《官场现形记》第8回)

“杀死仔一个人,只办一个移尸之罪,未免忒轻吧!”(评弹《顾鼎臣·花厅评理》)

b、相当于“着”

“我望仔伊,我格面孔哭末哭弗出,笑末笑弗象,样子倒象勒牙齿痛。”(《杂格咙咚集》)

“伊一边吃仔饭,一边看仔手机。”

按:正是因为这两个“仔”都是时态助词,都跟在动词后面,所以,究竟是表完成态”了”,还是表进行态“着”,要看上下文,也就是说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疑问助词

a、相当于“吗”

“瞎三话四,侬路认得伐?”(《杂格咙咚集》)

“先生,黄包车要伐?”(《姑苏春》)

b、相当于“吧”

“侬快点去伐,勿要让伊穷等。”(穷等:长时间等。)

“趁热吃伐,冷脱就勿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语气助词

❶来

a、表动作强,一般在动词后,如:

吃来、哭来、望来、齁来

b、表程度深,一般在形容词后,如:

大来、远来、红来、恶来

c、表判断语气,一般在句末,如:

“迭个号头只用脱五百块,还算省来。”

“一点点路?交关路来!侬讲几钱啊?”(《杂格咙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❷咾

《嘉定县续志》:“咾,叙述助词,读如洛。”

a、表并列,一般在短语中。

“老阿奶咾大老倌,㑚个闲话讲得勿落槛。”(《杂格咙咚集》)

“十年做工到如今,坐得正咾立得稳,自做自吃不求人。”(《杂格咙咚集》)

b、表舒缓,一般在句中。

“伲小姐是挨模样哉,老爷太太勿知啥咾勿转转念头?”(弹词开篇《落金扇》)

“勿要为之明朝咾忧虑。”(《新约全书·马太传福音书》)

c、表确定,一般在句末。

“那是顶好的法子咾。”(《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伲此地范围小勿过咾,样样全是我一家头做格。”(独脚戏《浦东说书》)

按:至于表“等等”的无指代词“啥咾”中的“咾”,可视作词缀,作用仅为组成一个双音节词而已。例如:

“台子浪有糟毛豆、四喜考夫、红烧肉、清蒸鱼、油爆虾、草头圈子、冬笋炒塔颗菜、腌笃鲜啥咾。”

另,“啥咾”也作“咾啥”“咾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