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廉之风充盈每个家庭

县幼儿园副园长 詹平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这样一个以清廉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有机会分享家风家教和清廉建设。我汇报的题目是《让清廉之风充盈每个家庭》。

我是一名快乐的“孩子王”,自1994年接触幼儿教育至今,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30个年头。在建设清廉家庭,助推孩子成长方面,我们一直围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想和一技之长”的教育理念,用美好培育美好的方法,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交给孩子,助力孩子身心健康、迎接未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家国情怀宛如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国家兴旺发达紧密相连。我和爱人都是来自农村、出生工人家庭。我们和父辈一起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恩国家富强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我们的小家庭同样享受到新时代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生活一路向好。生活在一点点变好,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我们夫妻在珍惜当下、互助成长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把这种对国家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传递给渐渐长大的女儿。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生活日常、小事大事中。比如,一起看历史书籍、纪录片,探讨观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坚持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从小事折射大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怀;甚至一起锻炼身体,也上升到为建设祖国做准备。从小到大,女儿在看到爸爸为工作尽职尽责的热情中,在体会妈妈每次演唱国歌泪流满面的感动中,无需任何语言,女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热爱祖国。

黄大年教授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我们把孩子送去美国当交换生、到英国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动机,就是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女儿说,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我都以中国人为荣,谨记爸妈的嘱托:宣传祖国、捍卫祖国。这种爱国热情,不仅让女儿自信自强,更让女儿在大二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二、家庭和睦洒满阳光。歌德曾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更是孩子一生的海岸。我们努力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坚信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适可而止的智慧。我们约定得理也饶人,彼此理解关怀,努力为家庭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她会用眼睛洞察,用耳朵倾听,用行为模仿。所以,自从有了孩子,“夫妻恩爱、父母榜样、习惯培养”就成了我们的家风家规。20多年来,我们一直以这三句话为标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夫妻恩爱,让我们在很多事情上一直保持随时沟通,达成共识,及早实施。彼此成为互相学习,包容不足,互为标杆的形象。父母榜样,督促我们不断学习,尽力给孩子树立积极勤勉的形象。我们仨一起看书、一起做家务,是家里恒久的温馨画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习惯培养自然成了我们家的日常,健康饮食、坚持锻炼、每天阅读,让我们一起养成了健康生活、乐学善思的行为习惯。“夫妻恩爱、父母榜样、习惯培养”这三句话,让我们的家人情绪稳定、家庭温暖,时时处处洒满阳光。

三、父母好学孩子向上。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就像水滴可以映照太阳一样,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如果您是太阳,那么孩子身上一定能反射出您的光芒。”作为父母,我们深知父母学习成长的模样,是孩子好学上进最好的榜样。我们不断自我成长、自身发展,以身作则地引导女儿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起践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我们在向黄书记学习,让女儿学党章,让她知道党员应该做什么;让她学纪律处分条例,让她知道党员不应该做什么;让她学习礼仪,让她知道为人处世的常识。我们还经常一起学习具有清正廉洁品格的历史人物、现代典范的事迹,自警自醒自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毅力工作再忙再累,总能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总能在餐后、睡前、周末等零星时间里博览群书、练习书法、撰写文章、锻炼身体。我本来是儿科医生,在做好工作、陪伴女儿的同时,我拿到了教师证、营养师证和救护师资证,积极为工作助力,参与志愿活动,讲述救护知识,传递社会温暖。女儿把爸妈的学习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自然地落实在行动上。从小到大,女儿一直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对学习的专注,对他人的友善。所以才能一路打动牛津大学的老师和各大公司的面试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和未来。关注孩子成长,就是关注人类的命运;对孩子友好,才会让人类美好,让明天更好。只有我们每个家庭意识到,每个生命、每个孩子都和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都和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未来,面向挑战,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同心合力建设清廉之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促进谷城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每个家庭的最大努力和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谷城县妇女联合会

作者|詹 平

编辑|张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