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做题家入仕
刘仁轨是河南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虽然不算是世家大族,但是祖上也是阔过的,是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刘开的子孙世代居于乐城,至十世孙刘通时,迁居尉氏,因而号称尉氏刘氏,为刘氏“定著七房”之一。刘通于北魏官至建武将军、南阳太守,封乐城侯。刘仁轨就是刘通的五世孙。刘仁轨这一脉到他老爹刘子威的时候就没有官身了。刘仁轨出生于公元601年,他少年时期正赶上隋末乱世,即使作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每天需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但是刘仁轨天生是做题家的种子,每当休息的时候他就用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复习功课,即使在朝不保夕的隋末乱世,他仍然接受了非常扎实的文化教育,同时他阅读面非常宽,经史子集无不涉猎。
这些年刮起一股歪风邪气“读书无用论”,其实这是对之前“读书万能论”的一种矫枉过正。任何时代总有那种天赋异禀的人在特定历史时期莫名其妙的取得成功,而其中很多人都是不读书的,不否定他们的成就,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普通人,系统的培训和广博的阅读量是从事大部分职业的基础,特别是想在该行业有所作为更是如此。同时切记因果关系从来就不是反过来的,从来也不意味着阅读量大、阅读面广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因果关系不能倒置。
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年,刘仁轨在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手下当了一官,有一次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在草稿的基础上改了几个字让整篇奏疏的立意、文采增色不少,任瑰很惊讶,立刻提拔他出任息州参军。没过多久又任命他出任陈仓县尉。
工作很多年总结发现,人这辈子最挣钱的几个技能分别是:吹牛(又叫画大饼、阐述愿景)、写汇报宣传材料(体制内尤其重要)、美感(做出的东西让人赏心悦目),掌握这些技能的人要么身居高位要么在一个不起眼的岗位挣着非常高的薪资。曾经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身边有一个专门写ppt的哥们,这个哥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写ppt,其他能力都稀松平常,但是他的ppt写的绝对是超出所有人想象,总经理不论到哪都带着他,年薪百万加。也是同一个总经理的身边还有一个人,业务做的极其拉跨,但是有一个技能是会吹牛,是吹的很圆那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行业背景的人把公司产品吹的天花乱坠,虽然业务做的拉跨,但是总经理每次接待重要客户、出席宣发等重要活动都会带着他,他的薪资也在百万加。我们可以瞧不起这样的人,但是不要否定他们的技能的商业价值。
在陈仓县尉任上,陈仓县府兵的折冲都尉鲁宁者依仗自己官位更高,在陈仓县内横行不法,历任县官都拿他没有办法。刘仁轨了解情况之后郑重其事的以公文的形式警告鲁宁,如果再犯法如何如何,但是鲁宁根本就没把刘仁轨放在眼中,哪来的大尾巴狼,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还故意犯更严重的法。刘仁轨根本就不惯着他,直接将鲁宁拿下后根据法律规定乱棍打死。这件事非常轰动,州里的官员不敢隐瞒立刻把这件事汇报给中央,直接递交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案头,一直以军人自居的李世民大怒:“什么时候出了这么牛叉的公安局长,竟然敢杀我们军方的折冲校尉!”八百里加急把刘仁轨扭送到长安,李世民亲自审问。面对李世民的威亚刘仁轨以法律规定据理力争,李世民对刘仁轨不卑不亢的风度非常欣赏,而且是非曲直是非常清晰明白的,李世民不但没有惩罚刘仁轨还升他做了栎阳丞。
我们可以观察到,仗着势力嚣张跋扈的人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种人一般可以一直嚣张下去;第二种是嚣张无度,什么招人恨他干什么,什么触犯原则他干什么,他是通过这种行为彰显自己的权势和背后有人,这种人一般没有好下场。这个世界永不不变的是永远在变,他所依仗的权势、靠山随时都可能会失去,他当年所犯下原则性问题就是杀他的刀。同时作为管理者刘仁轨的处理流程堪称教科书,首先要用最正式的方式告诉对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方如果顶风作案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处理他,同时自己的处理方式都符合规章制度,即使上级领导纠察的时候也可以正大光明的怼回去,让人说不出毛病。而不是肆意的任性发脾气。
贞观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秋,李世民准备到同州(今陕西渭南)围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表劝阻。李世民非常非常高兴,特意给刘仁轨发了一封表扬信:“爱卿官位虽然很低,但是一心一意为朝廷、为朕好的心意让朕很感动,你所说的事情,朕认为很有道理。朕发这封表扬信鼓励和表彰你的行为。”于是不久就提拔刘仁轨出任新安县令,累官至给事中。
贰·花甲之年从军一战倭人千年不敢北顾
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58周岁的刘仁轨因为得罪了主政的李义府而被贬出京出任青州刺史。第二年也就是660年,李治派兵讨伐百济,一辈子没带过兵并且已经花甲之年的刘仁轨带领负责水师,结果遭遇风浪船只损毁严重,还延误了进兵的期限,原本李义府坚持要杀掉刘仁轨,多亏了舍人源直心秉公建言:“海上突然起了风浪,哪里是人力能够抗拒的,如果杀了刘仁轨,以后谁还带兵出海?”高宗李治折中罢了刘仁轨的官职让他以白身在征讨高句丽前线效力。李义府为了搞死刘仁轨,竟然找人疏通刘仁愿,让刘仁愿杀死刘仁轨,后来因为刘仁愿不忍心刘仁轨才逃过一命。
同一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唐朝任命刘仁愿为百济府城都督、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守百济旧地。结果王文度在乘船出海上任的时候船翻被淹死了。结果没过几个月一转年(公元661年)一个叫道琛的和尚和百济旧将福信拥立扶余丰为王,开始了百济复国运动,将刘仁愿包围在百济府城之内。高宗李治赶紧任命资历最老刘仁轨代理方州刺史,统领王文度的部下以及新罗军队去救援刘仁愿,刘仁轨带兵令行禁止军阵森严,一路朝着百济府城杀去,百济叛军哪里是唐朝正规军的对手,虽然派出多股部队都没挡住刘仁轨大军,只能撤围而去。不久百济一方福信火拼了道琛和尚兼并了他的部众,统一军令招兵买马,势力不减反增。
也是这一年苏定方久攻平壤不下,已经带兵回国。高宗李治鉴于镇守百济的唐军将士孤悬海外,于是下旨让他们随时准备从海路撤回国内:“苏定方已经从海路回国,爱卿等独木难支,应该撤到新罗去,如果新罗国王金法敏苦留爱卿等,你们就可以暂时留在新罗,否则就准备好从海路撤军回国。”众将士都想回国,刘仁轨站出来劝大家:“根据《春秋》的说法,大丈夫为国打仗如果可以有利于天下社稷、对国家有利,都可以便宜行事。更何况现在咱们孤悬海外,周围都是豺狼虎豹。况且作为臣子应该想的是怎样尽忠,只要对公事有利的我们就要努力达成。现在皇上想要灭掉高句丽,所以才先灭百济,留咱们镇守百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关键的战略节点。目前情况是叛贼虽然很强大,但是咱们防守的也很完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应该做的是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干他们一次,而且敌军对我们很轻视,防守根本不严密。咱们去攻打他们防守薄弱的地方一定能获胜。一旦获胜士兵们的人心就会迅速安定下来,到时候咱们在分兵据守险要的地方,然后再把情况汇报给朝廷,候朝廷一定会派军队战舰接应咱们,援军一到百济这点叛军随时都可以消灭。如果咱们撤军回国,百济必然死灰复燃,他们必然跟高句丽人联合再一起跟咱们大唐对抗,剿灭高句丽的愿望到何年何月才能达成?况且现在咱们面对的情况也很危险,咱们这座百济府城是在敌人的中间,如果弃城而走咱们就是逃兵,即使到了新罗咱们就是客兵了,如果新罗人有什么坏心思咱们就都完了。而咱们的敌人其实内部很不团结,主将福信为人残暴不得人心,扶余丰这个国王对于福信很猜忌,时间长了他们俩一定会内讧。咱们其实可以等待机会干掉他们。”众将觉得刘仁轨说的有道理,毕竟在敌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同样很危险,与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唐朝的将士普遍拥有的轻生死热衷功名的豪情每次读来都热血沸腾。
经过侦查刘仁轨发现,百济人的要塞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地势险要背靠大江而且卡在交通要道上,是左右战局的关键据点,但是就是因为地势险要守军防守的很松懈,于是刘仁轨派遣特种部队趁夜偷偷摸进城内,天亮得时候已经杀光守军夺取该城,进而打通了通往新罗的粮道。
果然不出刘仁轨所料,不久扶余丰果然杀了福信,整合了百济所有的叛军力量,他对于与大唐对抗仍然没有信心于是派人联络倭人一起对抗大唐。唐朝听说刘仁轨在百济不但没有全军覆没还打出了一番局面,知道百济还有作为,于是立刻派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从海路前来增援,刘仁轨与孙仁师会师之后军事大振,立刻开始谋划灭掉百济的计划,目前摆在唐军眼前有两个目标可以进攻,一个是加林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林川面郡司里)一个是周留城(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旧韩山邑),众将力主攻克加林城而刘仁轨力主攻取周留城,刘仁轨的意见是:“加林城地势险要,是敌人主要防守的据点,并不好攻打,而且即使夺取了想要防守也很难。但是周留城则是敌军的老巢,敌人的家眷都在那里,如果攻克周留城就是通过一战而灭了百济叛军的根本,到时候百济境内的其他叛军就不值一提了。”众将都同意了刘仁轨的意见,当然刘仁轨的意见主要建立在唐军与百济军悬殊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孙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带领唐新联军从陆路进军,刘仁轨、杜爽、扶余隆带领水军以及粮草沿着熊津江、白江从水路进军,水路两军最终会师周留城。刘仁轨的水路大军走到白江口的时候就遇到了倭人增援百济的舰队,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白江口之战。
原来倭人从隋朝学习了先进制度之后就开始了所谓的大化改新,其主旨就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里的封建国家就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中定义的封建国家而不是抠字眼的所谓分封建树的意思,中央集权之后倭人的国力得到提升,以这个民族的调性国力提升之后开始妄自尊大,就开始琢磨对外扩张,而这个民族对外扩张的路线从来就没变过,就是北上朝鲜半岛。在唐朝灭百济之前,百济和倭人早就构建了战略盟友的关系一起欺负新罗人,后来大唐灭掉百济之后倭人伸向半岛的触角就被斩断了。扶余丰派出使者向倭人求援,他们立刻就像抓住最后一丝向外扩张的希望那样紧紧抓住,立刻全国动员,拼凑出1000多艘战船攻击四万多人的舰队北上支援扶余丰,走到白江口的时候跟唐军的170艘战舰遭遇,由于白江口水面开阔,当天也风和日丽,双方随即展开大会战。倭人的船虽然多,但是造船技术真的是不敢恭维(即使到了明朝时期,倭人的战船都是单程的),而且中国自三国到唐初,一直处于大规模战争当中,不论是造船技术还是水战的经验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方一交战就呈现了单方面屠杀的状态。唐朝船舷高大,倭人战船船舷低矮,两船相交倭人跳起来都够不着,只能单方面被唐军撞毁屠杀。而且唐军向倭人发射火箭,倭人战船有四百多艘中箭着火海天都被应得通红。一日之间双方四次会战,都以唐军大胜结束。剩余的倭人一看实在是打不过,四散逃窜。此战倭军几乎全军覆灭,倭人的千余艘战船几乎全都沉没于白江口海底。此战对于大唐来说算不得困难,双方实力悬殊唐军完全是在虐菜,但是此战却给倭人打出了心理阴影,此后一千年他们再也不敢对着我们呲牙。百济人在路上看到了唐军的神勇,扶余丰吓得一溜烟就跑掉了,周留城里的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开城投降。随即百济大部分城池都望风而向。只剩下迟受信据守的任存城没有降。
原百济的大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在苏定方灭掉百济之后拉起队伍到山中落草继续顽抗。此时他们见识了大唐的强盛,放弃了复国的妄念,下山向刘仁轨投降。刘仁轨也是绝了,直接让他们纳上投名状,让他们二人攻取任存城以表诚意,鉴于二人部队武器装备落后,刘仁轨给他们进行了换装,全都换上了唐军的制式装备。主将之一的孙仁师极力反对,非常担心二人不是真心投降而是骗取装备继续顽抗。刘仁轨说:“不用担心,如今百济大势已定,这二人如果跟随我们才能活下去,背叛我们分分钟就可以灭了他们。而且他们是真投降还是要背叛今天就能知道结果,咱们等等看。”刘仁轨不但给二人换装还给他们分发了粮草,还派出部队配合二人作战。果然如刘仁轨所料,二人嗷嗷叫着就攻取了任存城,迟受信独自逃亡了高句丽。百济境内再次平定。
战后朝廷认识到了刘仁轨的才能,于是调刘仁愿和孙仁师班师回朝,刘仁轨则留下镇守百济。此时百济境内久经战火非常残破,到处都是烧毁的房屋和无人收殓的尸体。于是刘仁轨组织百姓收敛骸骨,瘗埋吊祭之。修录户口,署置官长,开通途路,整理村落,建立桥梁,补葺堤堰,修复陂塘,劝课耕种,赈贷贫乏,存问孤老。同时刘仁轨在百济境内执行大唐的年号、历法,修建跟大唐一样的祭祀神庙。百济百姓在刘仁轨的治理之下开始安居乐业,开垦农田,继续粮草。大唐开始以百济为基地继续力量筹划灭掉高句丽。
刘仁愿回到长安之后,高宗李治召见了刘仁愿:“爱卿,在百济期间的奏折跟以往的大为不同,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而且颇有文采。你本是一个武将,是怎么做到的呢?”刘仁愿回答:“皇上,臣哪有那个本事,奏折都是刘仁轨写的。”高宗李治对于刘仁轨的公文功底非常赞叹。为了奖励刘仁轨在此次百济平叛的战绩,破格提拔他六级官阶,正式任命他为带方州刺史,并在长安奖赏一处住宅,加赐其家属,特意写了一封盖有玉玺的表扬信对他进行慰劳。刘仁轨趁机建议任用百济王子扶余隆来安抚百济民众,高宗对他的建议表示同意,并授扶余隆为熊津都督。
叁·君臣相得二十年古稀宰相
公元665年,高宗李治举行封禅大典,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耽罗、倭国四国酋长前往参会,高宗李治一看刘仁轨这么会来事非常高兴,于是再次对他之前的功劳进行奖励,封刘仁轨为乐城县男,64周岁的刘仁轨终于混到大唐贵族行列。
公元666年,以熊津道安抚大使、浿江道总管的身份协助李勣进攻高句丽。公元668年,唐灭高句丽,刘仁轨以辽东道安抚使兼右相的身份与泉男生厘定安东都护府州县。
公元670年,已经69周岁的刘仁轨请求退休,高宗李治批准后赠给他了一个白拿公资的金紫光禄大夫。
公元672年,高宗李治一看刘仁轨还是很硬朗的,就把他召回朝廷出任太子左庶子。十二月,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监修国史。刘仁轨在71周岁的高龄出任了大唐的宰相。
公元674年,新罗人吞并了百济故地,呼应高句丽叛军共同反唐,高宗李治再次启用已经73周岁高龄的刘仁轨出任鸡林道大总管讨伐新罗,刘仁轨率唐军横渡瓠芦河,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因此次战功刘仁轨被封为乐城县公,他的子侄中有三个人被封为上柱国,他家乡的乡亲称刘仁轨老家为乐城乡三柱里。次年,刘仁轨从新罗前线被召还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监修国史,仍旧主持政务。
公元677年五月,吐蕃进犯扶州(治同昌,今甘肃文县)临河镇,唐军大败,朝廷再次请老宰相刘仁轨出任洮河道(军在鄯州城内)行军镇守大使,刘仁轨到任之后根据实地勘测,他觉得如果需要跟吐蕃人争锋,需要长期的拉锯,就需要在边境修建据点,唐军在吐蕃前线构建军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刘仁轨在吐蕃前线的很多奏请都被李敬玄否决,于是怀恨在心,刘仁轨明知李敬玄不是将才,但是他却极力推荐李敬玄到吐蕃前线任职,李敬玄推脱不掉,果然战败,后被贬为衡州刺史。
公元681年,已经80周岁的刘仁轨再次请求退休,高宗仅同意他辞去尚书左仆射之职,仍以太子太傅之衔知政事。可见高宗李治对于刘仁轨的信重。高宗病逝之后武则天仍然非常信重刘仁轨,将长安完全托付给这位老将,直到公元685年刘仁轨病逝于任上。享年84周岁。武则天为其辍朝三日,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天宝六载(747年)正月,刘仁轨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司徒高季辅一同配享唐高宗庙廷,这是妥妥的配享太庙啊。
刘仁轨一生生荣死哀,无过其右。刘禹锡评价道: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刘仁轨,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后知犹可用,复起于家。进退之间,曲尽情礼。君臣之际,良史美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