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5日,红四方面军在卓木碉召开会议。

会上,时任共产党中央副主席的张国焘拿出了一张所谓的“中央名单”。名单里,他自己是党中央总书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名字却不见了。

(张国焘与毛主席)

二十多年后,毛主席与《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重逢。斯诺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感慨,就是在卓木碉会议之后,张国焘一度想挑起内战的时候。当时,张国焘不想北上抗日面对劲敌,与中央的决策背道而驰。

然而,张国焘仗着自己人多,听不进中央的意见。甚至,他私下里已经在部署武力,欲自己大权独揽。

这是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部斗争,甚至危及了革命的前程。

然而,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没结束。

“另立中央”失败后,张国焘南下损失掉了大部分红四军主力,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到了中央所在的红一军,担任一个边区政府主席的二线职务。

没过多久,内心骄傲的他,不甘心被安排远离一线,居然又做出了一个举世哗然的事情,叛逃到了国民党!

可以说,随着个人私欲的膨胀,张国焘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国民党军队很快兵败山倒,在中国大陆再无立足之地。而已经失去了最后一点价值的他,就像块破抹布一样被人无情地丢弃。他的下半生,就在这样的潦倒中开始了。

不过,1956年,落魄他乡的张国焘眼见大陆蒸蒸日上,内心重新又泛起了波澜。

他拿起了纸和笔,写了一封想再次为国效力的信。只是这一次,反复横跳的他还能得到机会吗?又是怎样的经历,导致他的人生如此高开低走呢?

出生官宦,少年得志,不甘居人后

1897年,张国焘出生于江西萍乡一户官宦之家。

这是一户当地的望族,几代为官,读书氛围浓厚。

受家庭环境影响,张国焘身上没有纨绔子弟的作风。他一门心思读书,非常用功。经过不懈努力,1916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当时的佼佼者。

不过,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也养成了自私自利和虚荣心强、不甘居人后的性格。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身处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张国焘干劲十足。

当时,他是北京学联的讲演部部长。张国焘由于始终在前线,所以被当作了学生领袖给抓了起来。一个月后,由于各方势力的斡旋,学生们才被放了出来。

在北大门口,张国焘等被关押的学生受到了大家的疯狂拥戴。

张国焘走在了队伍最前排,抬头挺胸,像个凯旋的将军。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满足。

而到了6月中旬,张国焘作为北京学联代表,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联大会,却只被推选为总务。

对于这个安排,他十分不满,一直不愿就职。

此时,北京传来陈独秀和北京学联的11位代表被政府逮捕的消息,北京学联群龙无首,作为仅剩的骨干,张国焘当仁不让地成了总干事,负责组织营救工作。

对于安排自己当一把手,张国焘工作上又积极了起来。

从此,只要是露脸的事情,他便积极对待。相反,则消极怠工,甚至怀恨在心。

这也成了他一生悲剧的开始。

进步青年,建党领袖,人生顶峰

由于“五四运动”中展露出来的才华,张国焘得到了李大钊的认可和扶持。

李大钊给张国焘提了许多珍贵的建议,有时还替他草拟一些重要的文件,帮他对接师生和新闻界等,让张国焘得以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这也是张国焘人生最繁忙的时期,他成了组织营救工作的核心。

这短短的一个来月,张国焘忙到了没时间回自己的寝室,但得到了扎实的锻炼和成长。

随后,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张国焘和李大钊、张申府一起组建了最初的三人小组。

其中,张国焘负责工人运动。

在距北京21公里的长辛店,有3000余名京汉铁路北段修车厂的工人。

张国焘的口才,为他赢得了工人的热烈欢迎。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准备召开,北京支部有两个代表名额。李大钊由于正值暑假前期,忙于校务,于是安排张国焘前往。

这样,张国焘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受到推举,担任了会议主席,成为了中央局三人团成员。

就这样,张国焘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紧接着他赴苏联,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大会”,并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他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位受到列宁接见的领导人。

中共二大上,他再次当选中央委员和组织部部长,地位仅次于陈独秀,是“二号人物”。

实力加运气,让张国焘就这样站到了历史的前台,但从此以后,二把手就成了他事业的顶点,再也没能往前进一步。

因为最高领导人要具备的高瞻远瞩和宽容无私,张国焘一样都没有。

机会主义,难克私欲,跌入深渊

1924年,张国焘曾经被捕。后来,人们发现在他的供述名单里有李大钊。这也是1927年李大钊被捕杀害的重要原因。

1927年,张国焘来到江西南昌,身份是中央特派员,党中央让他传达的是“起义要慎重”。

结果,他给理解成了不要举行南昌起义,要求重新讨论。当时,起义的消息已经散发了出去,大军已经在调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后,张国焘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

1928年,中共在苏联召开六大之际,将张国焘留在了苏联,以便纠正他的“机会主义倾向”。

可以说,机会主义就是他一生事业的精准写照。

内心深处,他并没有对尚处弱势的武装革命产生坚定的信心,也没有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意志。

1931年,张国焘从苏联回国,重新受到起用。他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将红军游击队重组,建立了日后让自己达到事业顶峰的红四方面军。

这支军队和所在的根据地发展迅速,成为了和中央苏区实力相当的一股势力。如果张国焘能够一心为公,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他必将会成为历史的伟人之一。

然而, 他却动起了内部人的心思,搞起了所谓的“布尔什维克的改造”和“加紧肃反”,短短三个月,将近2500名红军将领被杀害,足足占据了红四军的六分之一。

(右一,张国焘)

四年后,1935年6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军,经过艰苦地长征之后与红四军在四川省懋功会师。

紧接着,就发生了张国焘不服从中央决定,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擅自带兵南下,分裂中央和红军的恶劣行为。

张国焘在自己事业的最顶峰急速跌下,再无翻身之力。

终不悔改,落魄他乡,高开低走

此时的张国焘,大概以为自己已经手握重兵,可以为所欲为。没想到,南下的四方面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损失惨重。

失去支持的他不得不收起锋芒,再度北上。

只不过,此前人生一直顺风顺水的张国焘,内心并没有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反,对于给自己重新安排的边区政府主席的职位还在挑三拣四,而不是一心扑到工作中去。

张国焘内心里,开始盘算起了眼前的各种“机会”。

(影视剧里的张国焘)

1938年4月,国共双方共同祭拜黄帝陵。

张国焘终于接触到了国民党,紧接着,他便令人大跌眼镜地叛逃到了国民党那边,举世哗然。

等到兴致勃勃地到了国民党这边,他才发现别人只是看重他身上的那点情报价值。

他被安排到所谓的特种政治办公室工作,其实就是做个特务。

结果,等到国民党被打败,他的价值就一点也没有了。随后,他又跟着到了台湾,好不容易才落脚,一年之后住处又被国民党征收,无依无靠。

他只好去了香港,靠着写些政治评论为生,生活潦倒。1953年,美国人联系上了他,希望他能提供些中共高层的资料,为了生计他欣然答应。

期间,他遇到一次黄金上涨的行情,他把几乎全部身家5000美金都投了进去,结果赔了个底掉,损失了大半,到头来只剩了2000美金。

1956年,落魄不堪的张国焘看到了祖国蒸蒸日上,内心也是纠结悔恨不已。

如果当初自己不任性妄为,现在的生活应该也会过得不错。

他找到了驻香港的记者,希望能有机会联系上中央,给他机会重新来过。

这一次,中央考虑到他历史上确实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希望他能反思自己,认真悔改,以新的态度来从事社会主义事业。

可是一提到承认错误,张国焘却又动摇了。在他的内心里,他不承认自己是错误的。他的失败,只是大家都不支持他造成的。

只是,他从来都没搞明白,究竟为什么只有自己落得个孤家寡人。

拒绝悔改的张国焘,收回了自己的回国意愿,继续在国外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日子过得也是越发凄凉。

(老年张国焘一家)

1968年,他远赴加拿大,定居在华裔较多的多伦多。由于几个子女的经济实力有限,他只能住进免费的养老院,饱受折磨。

加拿大的冬天极其寒冷,免费养老院由于经费原因经常断暖气,老人生活在这种地方,遭罪的程度可想而知。

1979年,张国焘回到大儿子家,过完82岁生日,便提出不想再回养老院了,可经济条件不允许,最后,只得不情不愿地重返这个冰窟窿,继续忍受煎熬。

12月2日夜,张国焘半夜翻身,不小心打翻了被子,结果长时间按铃却无人回应。由于受不了严寒,最终孤独去世,身边无一亲人。

想想张国焘的一生,原本可以有着光明的前途。以他的能力,做好一个组织和宣传的工作,当好一个二把手,绰绰有余。

无奈,他却最终被自己膨胀的私欲所吞噬。

一个人应当时刻警惕自己身上的欲望,而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图满足自己的私欲,那样很容易会毁掉自己的前程。

毕竟,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张国焘的一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作者:Libre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