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明盛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五品小官,为啥勋贵出身的齐衡和顾廷烨,都上赶着去盛家读书呢?
齐衡和顾廷烨家世显赫,完全不缺读书的条件,要是他们想的话,在自己的府中直接开个家塾是个很轻松的事,不过他们却还是纷纷跑去盛家借读,其实是为了一个人。
这是最被我们忽略的一点,盛家的师资力量可比我们想的更雄厚,你看看他家里都有谁?
宋代非常流行尊师重道的风气,盛紘虽然是个渣男,但他对孩子读书的事情还是很下力的,盛家自诩清流世家、读书门第,所以到了读书的年纪时,当然要大张旗鼓地在家里办个家塾。
不过办家塾不难,关键是要能请到一个好老师,而盛家家塾请来的这位庄学究,就是那花钱都请不来的名师,齐衡和顾廷烨就是冲着他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庄学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究,一般这种文人墨客都很有性格,必定不好请,这时候盛紘也刚在汴京做官没几年,他究竟是怎么请到的庄学究呢?
长柏和顾廷烨初相识的时候,两人都还是少年模样,长柏就曾跟顾廷烨提起过,原先盛紘曾经在冤狱里救过一位老安人,她的儿子庄学究是位大儒。
长柏此时提起庄学究,就是想邀请顾廷烨一起来与他同窗,那就说明这个时候庄学究就已经在盛家授课了,短短一段对话大家就明白了庄学究与盛家的渊源。
后来随着家里的几个女娃都长大以后,盛紘干脆就在家里办了一个家塾,再加上庄学究的名气加持,盛家算是进一步坐实了书香门第的家风。
别说势利眼的平宁郡主了,就连先前在白鹿洞书院读书的顾廷烨,也被他父亲给转学到了盛家的家塾读书。
这么一想盛家可不简单,我们眼中的小门小户,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寻常人触碰不到的天花板了,要不是齐衡和顾廷烨一个小公爷、一个侯府嫡子,也是不可能进得去盛家的门的。
除了冲着庄学究这位大儒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你猜到了吗?
2.
为什么平宁郡主明明看不上盛家,还要争着将儿子送进盛家读书呢?
大概比起顾廷烨,齐衡更愿意日日往盛家跑,因为盛家有个他喜欢的明兰,齐衡总是跑去盛老太太那里用膳,一来二去他就跟明兰熟络了起来。
本来明兰对齐衡无意,她知道以自己的庶女身份,想当齐国公府的大娘子是异想天开,为了不惹上事端每天都避着齐衡走。
谁知道齐衡不依不饶,整日往明兰跟前凑,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心思,后来更是拉着平宁郡主来盛家提亲,害的其他的姑娘也平白无故被羞辱了一通。
也就是说平宁郡主私下里的确看不上盛家的门楣,既然如此,为啥她还愿意让齐衡来盛家读书呢?
尽管齐衡出身高贵,但想要凭本事挣前途还是只有读书科举一条出路,汴京城虽然繁华,但却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学院让学子们念书。
原本平宁郡主也是打算不惜将齐衡送去较远的白鹿洞书院读书,但是她听说盛家凭私人关系请来一位大儒,于是她立马改变主意,选择把齐衡送去蹭课。
毕竟在平宁郡主的心中,自己的儿子去盛家上学是给对方脸上添光的事,这么算下来还是盛家更占便宜呢!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盛家是清流之家,平宁郡主因为身份特殊,齐国公府在朝中无法独善其身,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纷争。
但是盛家是朝中有名的清流,世代都是本本分分的读书人,家中有良好的读书风气,盛紘很舍得在读书一事上花钱,那教育事业必定事事讲究,这么好的学习氛围,可不是有钱就能学的来的。
盛紘只是个小小的五品官,平宁郡主与盛家来往也避免了拉帮结派之嫌,齐衡来盛家读书不但不会落人口实,反而会成为一段佳话。
事实证明盛紘还是有远见的,一个庄学究不但教出了长柏这个天之骄子,就连后来中榜的齐衡、做到二品大员的顾廷烨,这两个当年从家塾走出来的学生,都成了盛家间接的受益人!
3.
为什么长柏中举以后,盛家的学堂就不开了呢?真是因为盛紘重男轻女,只看重嫡长子吗?
盛家的读书门第也不是白叫的,上一代就出了一个名动京城的探花郎,盛紘自己是个进士,到了长柏这一代更不得了,直接一举中榜,而且中的还是二甲。
齐衡已经算是难得一见的好学生了,也是考了第二次才中榜,要说齐衡比长柏差在哪里,大概就是长柏年少时跟庄学究多念的那几年书。
庄学究之所以名气大噪,就是因为带出了很多一举成名的学生,然而直到他来到盛家教书以后,直接遭遇了人生当中的滑铁卢。
当时在盛家读书的男子分别有长柏、齐衡、顾廷烨、长枫,另外还有几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士族子弟,但是第一批科考的时候,竟然就中榜了长柏一个。
这简直就是在砸庄学究的招牌啊,当时盛紘回家说要庆祝的时候,盛老太太就说道:“都在我家书塾念书,齐小公爷没中,顾家二郎也没中,咱们家这样大张旗鼓的庆祝,是想打齐国公夫妇和顾侯爷的脸吗?”
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盛紘和大娘子光忙着高兴了,里面这些弯弯绕绕还真没想到,齐衡和顾廷烨同在盛家念书,但是两人都没中,偏偏就盛家的嫡长子中了,要是有心之心想造谣说盛家有私心,那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更何况庄学究英明了一辈子,结果到盛家后教出的“升学率”如此寒酸,难免有些说不过去,当时顾廷烨本来也中榜了,但是被官家划掉了名字,还让他50岁之前不能再考。
所以还需要继续读书的就只剩个齐衡和长枫了,到时候复读生齐衡和砸了招牌的庄学究留在盛家,每天跟盛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三方难免都有些尴尬。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撤掉家塾,这样就谁都不用得罪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