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节,鲁山县的“牛郎织女”雕塑揭幕。此后,这座花费715万元打造的雕塑,引发了关注和热议。不少人疑问:钱花在了哪里?动用了财政资金,是否应该公示?为解答公众疑惑,8月28日,记者拨通了鲁山县政府办公室的电话,在记者表明身份和来意后,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复了6个“不知道”,1个“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山县斥资700多万元打造的“牛郎织女”雕塑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地标建筑工程,其质量和审美价值无疑被关注和评价。然而,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项目上存在着公众参与打问号、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这从记者咨询当地政府办公室时得到的6个“不知道”和一个“不清楚”回答,就可见其中端倪。700多万元不是一笔小钱,对于一个脱贫才不久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每一分钱都要确保用在刀刃上。而在用于改善民生和打造地标建筑之间,是否一定得选择后者?这是引起公众质疑和争议的地方。

尽管这座“牛郎织女”雕塑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争议,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提升地方形象与文化推广的角度来说,通过这样一个地标建筑,鲁山想用建筑符号来擦亮“七夕发源地”的城市名片,希望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当地文化,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初衷固然无可厚非。但良好的出发点,是否应建立在公众的参与度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透明度上呢?公共地标文化建筑要充分考虑到市民需求,并通过开展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公开招标、专业评审等方式,增加公众参与度,并确保项目进展、质量和效果的透明可控。

此外,对于提升城市形象的工程项目,尤其应注重平衡民生需求和地标建筑的利弊。虽然地标建筑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否优先考虑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言以蔽之,当地政府在进行城市地标工程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公众参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以及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回应公众疑问,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解释,增加项目的可信度和合理性。只有在公众参与和透明管理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出令市民满意、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