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工结合非接触式ICU患者监护技术获重要突破

日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卢洪洲(长江学者)、黄佳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无线健康感知课题组王文锦副教授团队共同合作研究的医疗物联网非接触式ICU监护取得重大突破,成果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0.6)上发表“Contactless Patient Care using Hospital IoT: CCTV Camera base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ICU”(《使用医疗物联网的非接触式患者监护:ICU中基于闭路电视摄像机的生理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物联网 (IoT) 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与结合成为建设智能化医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病房监护、门诊医疗、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医疗设备和服务相互连接,实现了患者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当前,传统的接触式监测方法并不能满足智能医疗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寻找更智能、舒适的监测方式。物联网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改善病患护理体验。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等场景中,通过物联网时效优势实时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有效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该项成果提供了一种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实时预警系统。它利用医院现有基础设施中的监控摄像头作为非接触式的光学传感器,将传统的接触式监测扩展到全新的非接触监护领域。该智能监测系统使用了最新的相机光电体积描记算法,主要通过实时监测心率 (HR) 和呼吸频率 (BR) 两项指标关键,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早期病情恶化进行预警并及时干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用该成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了一项涉及22名危重患者的临床测验,对摄像机焦距(即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临床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远焦模式下心率的 MAE (平均绝对误差) 为1.3 bpm(每分钟心跳次数), 呼吸频率的MAE 为0.7 brpm(每分钟呼吸次数);近焦模式下心率的 MAE 为1.0 bpm, 呼吸频率的 MAE 为1.8 brpm,数据精度符合国家临床标准接受范围。

测试和以往模式的比较表明,远焦模式更适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远焦模式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准确率分别为94.5% (MAE=2bpm)和96.7% (MAE=3brpm)。原型表明,物联网系统中增加的测量覆盖范围和闭路电视摄像机的便利性对医院护理单元中患者的实时监测具有显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成果体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患者监测系统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极大的潜力。通过非接触式全天候持续监测,对患者生理参数异常时干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临床操作中,摄像头监测还显示出其作为患者监护补充工具的价值,填补了传感器不可用的空白,提高了监护的连续性和效率。通过长时间监测应用,临床测试结果与参考值的一致性表明,该系统在夜间自发心肺变化的跟踪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该成果是卢洪洲教授带领下,团队不懈努力探索出的高效能医工交叉产学联合攻坚新范式,是推动高校原创性、引领性医疗装备创新实现先进医疗器械智能化和国产化的重大战略目标的优异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在当下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加、医疗资源紧缺等国民结构现状,该技术将突破我国在老龄化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医疗技术难题,有望在远程健康监护市场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