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间的一场雷雨后,呼和浩特市各家医院急诊挤满了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的患者,也让“雷暴哮喘”这个陌生的词汇走入大众视线。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王继春教授针对雷暴哮喘的成因、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

●名词解释

雷暴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有群体性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上可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症状轻到重度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成因

雷暴哮喘的发生需要雷暴天气、高的花粉浓度及草花粉过敏的患者3个因素,缺一不可。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底是呼和浩特地区蒿草浓度最高的季节,也是发生雷暴哮喘的高峰季节。

●预防

①花粉高浓度时尤其是雷暴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②雷雨后就算阳光普照也要待在室内一段时间,因为雨

水的蒸发会把大量被雷暴击碎的小小颗粒带到空气中。

③鼻炎控制良好很大程度可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④规范化治疗过敏性鼻炎是预防雷暴哮喘的主要措施。

●提示

当雷电天气突然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时,要高度怀疑自己可能就是哮喘的急性发作。在家中可通过雾化器使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罗等制剂。在1小时内可连用3次,如果仍不能缓解需要立即就医。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王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