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乐世界》体现中国的核,世界的壳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乐世界》体现中国的核,世界的壳理念

随着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日益临近,中国的科幻氛围直线“拉满”。与此同时,社交平台再次掀起一股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幻文化以及中国科幻特色的讨论热潮。
对于中国民众而言,科幻是一种舶来品,是属于西方文化的特色产物。但科幻伴随着“废除文言文”后新中国文化的曲折成长,在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和梁启超等人就将科幻引入中国。在其后不同的历史时代,科幻在中国的时代浪潮中也都扮演着不同重要角色。在世界科幻大会的日益临近时期,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幻文化与中国科幻特色,成为目前中国科幻人工作的重中之中。

毕横为小读者签售《机乐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横为小读者签售《机乐世界》

作为一名先锋艺术家,毕横在创作大型装置艺术的同时,始终不忘关注和展现国家科技发展,积极探索将中国传统国学与全球前沿的潮流时尚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艺术作品。其创作的小说《机乐世界》也践行了这一理念。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的核,世界的壳”的创作理念也逐渐成为社交媒体讨论的焦点。

毕横与小读者亲切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横与小读者亲切互动

9月3日下午,由博峰文化与中国画报出版社主办的《机乐世界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大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现场参与人数众多,观众热情洋溢,特别是很多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当中。发布会上,《机乐世界》作者毕横老师分享了《机乐世界》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他将二十多年的创作与构思经历和人生感悟总结出了如何运用世界的壳把中国的核心文化发扬光大。《机乐世界》融入毕横老师艺术家身份的哲学思考与艺术表达,创造了“熊猫机器人”“大圣机器人”“关公机器人”等一系列独一无二的中国科幻形象,诞生了一系列东方视角的科幻故事。这些故事和形象,既有西方好莱坞式的酷炫外壳,又蕴含了东方文明古国千百年来的内观智慧。

小读者向毕横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读者向毕横提问

对于中国科幻而言,《流浪地球》《三体》打开了世界市场,但缺少一些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文化的优秀读物。《机乐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科幻作品,更是富有中国科幻独特魅力的全新创作模式。文明的生存与延续看似是一个科幻话题,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和经历的过程。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机乐世界》用全球民众喜闻乐见的科幻美学语言,传递了深邃而智慧的中国意识形态,让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都能在小说里有所触动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独特观点与中国智慧,也将为全世界应对现实危机,提供不同且有益的思路。除了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之外,毕横将佛学、儒学、道学、易经等国学哲思融入作品,讲述了机器少年想要成长为“人”的过程,最终悟道,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是“人”所独有的品质。故事就似以一段西游记式的取经之旅,经历磨难最终悟道,修成正果,是“人”是“妖”,“我说了算”。作品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有了中国式的解读视角,让科幻有了中国特色。

小读者向毕横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读者向毕横提问

《机乐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科幻作品,更是富有中国科幻独特魅力的全新创作模式。作为一部国产科幻作品,《机乐世界》承载着科幻人艰巨的使命——让青少年爱上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自科幻诞生以来,科幻与科学、科幻与现实,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在近年新时代科技事业的新发展,激发了一大批作家的创作激情。在科幻文学领域,创作者们通过作品,对重大工程、国之重器、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书写,记录下科技进步的铿锵足音,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
一部《机乐世界》,既有宏达的格局、大开大合的时空想象,更有对年轻读者阅读习惯、兴趣热点的把握,完成了对科技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科幻元素的完美融合,让《机乐世界》仰望宇宙星空的同时,脚踏中国大地,有了一方生根发芽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