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填) 图片描述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上个月,林志颖的一曲《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在他48岁重燃乐坛,这个月读樊登的新书《幕后》,发现他把十七岁的大学时光,在他47岁以文学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樊登说,这一次不想再出营销书,想写一写小说,回顾过去的人生,呈现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幕后》是19篇短篇小说集,樊老师叙述能力毋庸置疑,令人惊喜的是,19个故事有串联起来的人物关系,最长是为期30年的回忆线。

这些故事,很难分清哪一部分是虚构,那一部分是真实的,“我”被称为“樊老师”,1993年考入西安交大,后来攻读了电影学专业博士,后来给人讲书。

01

契阔谈䜩、心念旧日青春时光

读《幕后》时,我会下意识探索主人公与“我”的关系。

《宿舍》一篇里交代了“我”是93界的西安交大才子,以及同屋宿舍里的6位室友的性格和命运,寥寥几句,却把几篇故事的人物串联起来了。

开篇《双相》就是讲宿舍老二二军的故事的。二军在大学里就喜欢赚钱,卖摇摆机一脚进入市场,一脚跌入传销。

毕业后到北京开考研班,风生水起,团队迅速壮大,但二军却陷入了自己困局里。

《双相》的意思就是双相情感障碍,二军得了抑郁症。贫困的家庭出身,没有退路的奋力的向上野蛮生长,却在精神上击垮了自己。

《老党》是对门宿舍的同学,身体健壮是文体委员。毕业那年做个肾的小手术,却被送进ICU,肾脏结构异常大出血,最终没有走出手术室。

老党永远的留在了21岁,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子》是和“我”一起跑录像厅的校友,他是全村的希望,大学里省吃俭用,把时间和金钱消耗在昏暗的录像厅中虚幻世界里。

毕业后嫌弃国企工作工资低做体力,去南方打工,闲暇之余又泡上了歌厅,稀里糊涂结了婚有了娃,却不安于现状,频繁换工作。

丢了西瓜捡芝麻,没有一技之长,终于被社会淘汰。老婆被骗,欠下一百多万的债。

一晃三十年,刚子和妻子还了债住在老破小的房子里生活着。

尽管出生于五湖四海,《幕后》中的很多人物的交集都定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陕西西安。

围绕着交大的这些面孔,能读出樊登真实的情感流露,他用文字著书的方式与过往青春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人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沌状态,初始状态的细微差别将引起结果的巨大不同。”

三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

02

荒诞的尽头就是平凡

1993年落榜的那些人中有一位叫老冯。

《无糖》里的老冯落榜后去工地打工、到蛋糕店做糕点学徒,凭借着勤劳,结了婚有了娃,开了自己的面包店。

幸福的起点却成了悲剧的开端。

老冯二手机器操作不当失去了三根手指,6岁的儿子溺水身亡,面包店没了,家破人亡人生至暗时刻,老冯触底反弹,白手起家凭着意志力,做无糖面包成就了一番事业。

《梅姨》里的主人公梅姨和老冯有相似的命运,梅姨男人不行,自己混在江湖里。

梅姨是个爆发力强的女性,早点摊炸韭菜盒子能干得起来,保险推销也干得风生水起。

二十来年过去了,命运似乎想再次考验梅姨的坚韧弹性,女儿意外摔断脊椎,梅姨经过一年的调整,再次扑扑身上的尘土,做起打不到的钢铁侠女。

《校长》是另外一个发迹版本:四哥从一个培训公司的打杂儿干起,到处送服务偷学了不少技术,意外开拓了上海市场,成了校长。

曾经老实巴交的初中文化的四哥,摇身一变成为了校长,除了打破常规的商业思维,还有人性中未显露的野心。

四哥富了,抛旧妻娶了一个上海女孩,买了别墅坐了大奔......从西消失在旧圈子里。

如果把老冯、梅姨、四哥的故事浓缩在100字的故事里,会显得曲折离奇,然而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快进去叙述,你会发现老冯、梅姨、四哥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曾说: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人生的得到和失去,总是忽来忽往,难以预料。

“生活中的种种馈赠,都已暗暗标好了价格。同样,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也会有相应的回报。”

如《平凡的世界》书中所说:

“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是美好的每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

03

以讲书和写书为大家所熟识的樊登,第一次以文学形式出版短篇小说集。

樊登说起为何取名为“幕后”,他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别人的生活是潇洒的、开心的,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更苦闷。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痛苦,都有生活在阴暗处的烦闷,冰山之上和冰山之下才是冰山的本质。

在我看来,这本书也是樊登对于自己登入大学学府至今三十年来的一个回顾,对人生对曾经擦肩而过的朋友和亲友的一个回顾,这些故事也塑造了樊登的幕后生活,他观察生活的视角。

反观我们的人生,一样接踵并肩着很多的朋友和亲友,他们都曾陪伴过我们一生之中很重要的阶段,然后又分道扬镳各自生活。

我们同样也是他们眼中的过客。

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各自的故事依旧谱写着,一幕幕后的伤口、执念、失败、虚无和无常依旧上演,而我们该如何抉择?

也许,探寻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真正自我,走进自我,才是人一生所求。

文|荣荣

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