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东部,由于形状宛如人耳,一度被誉为“地球之耳”。罗布泊原本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湖泊,是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河流的汇集地,也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可到了20世纪中后期,塔里木河水流量开始减少,荒漠化严重,河水迅速退化直至完全干涸。

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飞灰到处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路过敦煌,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道:“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怪事时有发生。

为了揭开罗布泊的真实面目,几千年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但都无疾而终,更为罗布泊披上了层层神秘面纱。

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更是让罗布泊“死亡之海”的名称彻底打响。

时至今日,有关彭加木的失踪,仍然疑点重重。彭加木为什么要去罗布泊?他又是如何失踪的?一个普通科学家的失踪为何会使政府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地毯式搜索呢?

事情还要从1980年5月2日开始说起,在经过曲折的一个多月的行程,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彭加木,率领九名科考成员,冲破重重困苦,第一次由北向南成功穿越罗布泊,顺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有记录以来“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

在米兰农场,科考队仅休整了短短的5天,又于6月11日驱车东进继续考察,途中曾遭遇过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无数次沼泽陷车,还有可怕的迷路。

6月16日傍晚,他们终于艰难地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此时,科考队从米兰农场补充的汽油已因一路多舛消耗无几,带的水也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公斤,而且装在高温下的铁桶里,一周过去,颜色和酱油一般,散发着难闻的铁锈味,根本不能饮用。严重缺油、缺水、缺食物,队员们疲惫不堪、弹尽粮绝、面临绝境、危及生命。

在这生死关头,彭加木于当晚9时半亲自起草,向马兰基地前沿指挥部“720“发出了求救的告急电报:“我们今天20点到达库鲁库多克以西大约十公里,我们缺油和水,请求紧急支援油三百公斤,水五百公斤,现有的水只能维持至十八日。请转告乌市扑获一头小骆驼。”

库鲁库多克?这是什么地方?部队首长一看地图,罗布泊以东根本没有叫“库鲁库多克”的,而是标有“库木库都克”,部队首长断定,彭加木他们遇险就在此处。

“720”指挥部收到电报,翌日晨9时回电:“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并要求报告大本营坐标和地形特征。科考队立即回电,报告他们所处的地方为:东经91°50′;北纬40°17′。标志是:地面上插有一杆红旗。部队知道坐标后,马上再次确定,就是库木库都克,决定派直升飞机紧急救援,先送去500公斤水。

可彭加木心里又犯了嘀咕:直升飞机送水,代价太高了。一斤水要十几块钱啊!那个时候的十几块钱等于现在是多少呢?恐怕不止一二百块钱吧!他思之再三,决定亲自出去找水,他自信一定能找到水。

彭加木处变不惊,依旧在冷静分析:从库木库都克这译成汉语为“沙井”的名字看,从在“720”听到军人说库木库都克以东不远的“八一泉”有水的信息看,他想,这个地方一定能找到水源。

彭加木打开自带的军用地图,更让他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惊喜:地图上离库木库都克不远标有“红八井”、“红十井”,库木库都克又是“沙井”,稍远一点还有“八一泉”,不远处又是疏勒河古河道,因此,他充满信心地断定:附近肯定有水!

6月16日下午,他曾派专搞水文地质的副队长汪文先等出去找水,可汪文先找了几个地方,挖下一米多深,不见丝毫水气。

彭加木不甘心,又带领陈百录等出去找“沙井”,结果,找到的“沙井”只是半间房大小的沙坑而已,滴水皆无。

6月17日队员们正吃早饭时,彭加木又提出,开车往东沿疏勒河谷地去再远一点的地方找水。他的指导思想是:飞机运水,价格昂贵,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另外,不要轻易麻烦部队,这次考察已经给他们增添了不少负担,能自己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发现了宝贵的水源地,就为今后的罗布泊考察提供极大的方便。同时,他从春天拍摄大型记录片《丝绸之路》的影片那里了解到,附近的红十井一带也有水。

彭加木的意见是,不要坐等,应该开车到羊达克、红十井一带去找。为此,他与大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队员们说,马兰基地部队前线“720”已经回电同意送水,科考队困境已得缓解;另外,开车走那么远,单程就有120多公里,汽油本来已十分紧张,要慎重为好。再说,单车出去也有危险。……

彭加木则认为,咱们如果找到水源,部队就没必要用直升飞机花那么大代价送水!

在沉闷的气氛中,彭加木走出帐篷,到越野车里看地图,他还是坚持去找水。心情同样沉重的队员们有的打扑克,有的在帐篷里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近中午,科考队又收到部队电报,说,飞机将于18日往库木库都克送水500公斤,请科考队原地等候。副队长汪文先高兴地拿着电文去报告彭加木,一看队长不在,以为到附近沙包后面去方便,没有在意,便回到了帐篷。

又过去半小时,司机王万轩去车里拿衣服,首先看见了那张摊开的军用地图,但却没有看见彭加木。

王万轩有些疑惑:这张地图彭队长一直随身保管着,是从来不乱放的,今天是怎么啦?他想收起地图,又看见旁边有半张16开带红格的信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10:30”……

彭加木留下的字条——6月17日的“7”字,还是由“6”字改过来的。显然,这是彭加木的字迹,是他悄悄留下的,然后只身离开了大本营。然而,就是这一句“我往东去找水井”,却成了世人难解的7字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民间本版与官方说辞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彭加木失踪的原因,双鱼玉佩的不同含义,以及罗布泊内大量丧尸的出现,还有与中国在罗布泊核爆的真正真相……

早在十年动乱之前,大概是1957年到1962年之间,我国大西北地区发生了一些事情,据说当时罗布泊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一些青年想去淘些古物,后来不知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青年死的死,疯的疯。

据说那些疯者看起来像是鬼上身,但又不是。那些疯者行为异常活跃,最后全都筋疲力尽而死,验尸后发现他们身上有未知毒素、胃中残留未知植物,就是因为食用了此植物才使那些幸存者发疯。

这些疯者脚部已经磨烂,也就是说他们毫无知觉。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带回来了一些拓片和一些古代装饰品的碎片还有一块玉镰,当时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调查,但不够充分。然后文革爆发,国家行政机构实际处于瘫痪状态,此事就搁置了。

文革结束后,军方首先提出继续调查,但最大疑点是文革之前那些去淘古物的青年的出事原因,而又在其胃中发现未知植物,军方将此事故断定为未知生化事故,其实是为了培养特种部队,所以最后选定为彭加木领队,罗布泊之行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古城遗址、事故源头、采集植物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只是一个单项调查项目,国家并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计划。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调查的结果有些匪夷所思,古城遗址找到了,事故竟然再次发生。

他们去了哪里?遇到过什么?这是在当时就列为绝密级的东西,去的时候是大队人马,回来的人却没有几个,这其中还有一人受了重伤,彭加木同志突然失踪只是一个个案而已,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一起失踪的还有那神秘的植物标本!

有罗布泊的牧人报告当时出现这种情况:天气发生异常,地表环境有短时间的重大变化,随即又会恢复原状。

虽然彭加木的考察队出现了严重事故,但是也有了重大发现——他们找到了一个基本保持完整的工程设施,设施里有大量设备,大部分都失效了,也有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个别设备的功能被甄别出来了,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双鱼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