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原设定为三套书的长评。

三套书,即三位主角,分别是桐华的长篇小说《长相思》、蒙曼的《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和蒙曼的《蒙曼说唐》系列(武则天、太平公主和唐玄宗)。

开头的一部分内容与长评无关,对书有兴趣的读者建议跳转内容中后部,这里有对书的剖析。

其实我也挺想偷懒,学着各路二十八线小网红“短平快”的思路,随便懊糟几句,

先是起个足够具有煽动性的标题——

“再有【男人】说旷世才女会亡国,就把这套书直接糊他脸上”

“绝绝子!她得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写出这套好书!”

“都给我哭!我不允许集美们没看过言情女王的纯爱三部曲!”

注意,一定要用文字挑逗男女对立,一定要足够接!地!气!

再配上各种花里胡哨的美图,然后随便从书中摘录一些短段落拼成长段落,

最后,一篇流量颇高的【种草文】就这么诞生啦!

噢,对了,感谢当代“AI识字”的强大能力,以前摘录尚需手打,现在只需拍照,识别交由机器——连这套工序都省了!

以前吐槽过,我起初很纳闷,为什么这种“一眼水汪汪”的内容会被人认为“足够优秀”,“读书达人”?

真有人读书一日一本,每天都发布一篇“读书心得”,还能有时间忙东忙西顾及家中各种琐碎?到底是书太烂,不值得翻,还是人过于龙凤,让我等凡俗难以望其项背?

随着研究深入,我越发觉得邪门儿,有些人在简介部分干脆赤裸裸不装了——大抵没说是【骗】,倘若不是我不想惹是生非,“得罪low货”,还真想把“所见所闻”拿出来大肆批驳一番。

讽刺小人物固然如烧水喝茶般轻松,但毫无意义,别人自有受众,又何须撕开遮羞布。

无非是举几个例子,讨几个乐子,让读者会心一笑露出牙槽子,已经够了。

比如,例子1,某个“书评人”的简介(见图)

任职多家500强行政经理——这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同时,“多家”是“几家”?

是总部还是分公司,还是参股的小公司?

是说“跳槽频繁”吗?天哪,连多家世界500强都不能满足您,您还真是世间龙凤啊?

至于什么“被作者特邀和推荐撰写深度书评”,

那么,被哪位作者特邀?深度书评哪里可见?

例子2,某一位“书评人”的简介(见图)

光是“全职阅读”四个字儿就吓到我了,中国可没有“读书家”这种职业。

拥书10000+,也不是个令人颇为敬仰的数字,何况咱也不知道这都是什么样的书,杂志也算书的吧?

要是谁说自己【深度阅读】过10000+本书,那可能还会让人侧目——因为读过的书多,谈吐会不一样,见其行文就可以了。

至于“三十年读书,十余年撰稿”,反正就是典型的“夸夸其谈”,拿得出手的成绩没有,读书读到这种层次,也算是“到了境界”。

当然,这都还算是有所克制的,下面这位就“碉堡了”!

我个人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位“著名作家”给人讲写作课要用【新笔名】?

以我拙见,大作家用旧笔名不是更有【商业骗钱能力】——啊,不对,品牌号召力么?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有【名作家】【李芾甘】开写作课,我相信99.99%怀揣文学梦的男男女女都不会侧目,但如果说是【名作家】【巴金先生】开亲授写作课,我相信至少50%怀揣文学梦的男男女女,都会留心一下【价格】。

对了,为啥开写作课的作家,不愿对外告知自己的作品名称呢?

而且,识字就能成为作家,大作家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不怕作家太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断了自己的财路?

还有,为啥变现心法要依凭在传媒工作的经验?

大作家不应该是专注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吗?如何设计一篇小说,如何设计人物、台词、冲突等?

如今的互联网如此发达,好内容被埋没的概率太低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在抢【优质内容】啊?

好比我去菜场买猪肉,结果著名屠户刘一刀不给我仔排,却口吐芬芳阐述磨刀心法,这特么就格外扯淡了!

除非,磨刀心法才是核心?

那么,什么是【本】,什么是【末】?

不过,对于平台而言,哪怕是胡说八道的内容,既不涉政,也不违法,有人卖,有人买,那就无所谓。

至于什么“搭伙旅行”背后的“欢愉产业”,那则是防不胜防。

海鲜市场水也深,君不见各种“伴娘出租”“大学生求活”“cos服装仅限同城交易”“1角硬币当面验货”等,每一类物品背后都有明暗两条线,怎一个活色生香,削骨销魂?

平心而论,大多数(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路径都是相似的,殊途同归。

有些“小而美”的平台,则会出一些奇怪的事儿——

我许久不登豆瓣,发现账号【又】被做了限制,属于能【浏览】但【不能评论】以及【无法查看私信、评论、关注】的【仅限阅读】状态。

如此也好,既然平台强行限制——关键还莫名其妙、毫无来由,以后连登来看看的想法也将越来越淡,更不用说“不幸”浏览到那些我根本不感兴趣却又被强行推送而至的内容。

我向来秉承“读书为用、观影应思”的理念,对于各种影评、书评兴趣日减,因为很多影评、书评难免无病呻吟,或者,因为“得人之惠”,随手写点几百字的车轱辘话,赏个五星好评,权当是“打卡阅读”。

一些赠书方获得一堆看上去还不错的数据,以充kpi;另一些获赠方可以日积月累免费得一柜子书,佯装藏书千卷甚至万卷,拍点照片或者视频,带带货去骗骗读书更少的傻子。

大家各取其所,好不欢乐!

前面的内容的确属于典型的“没事儿找抽”!

咱必须明确一个现实,读书与“买书=读了书”“评论=读了书”“制作精美的手帐=读了书”完全不是一类事儿。

赚钱与知识,两个词都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自古有云,“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我犯不着在一个公开频道分享一些本应【私传】的内容——“大恩如大仇”,何况还是打着“启发民智”的旗号。

别人问,才应该回。

而回复也应该根据对方的诚恳程度而定,说到怎样的程度,以怎样的方式,都是学问。

古代有【因忠获罪】,今天也会因【说太多真话而被人嫌弃】。

最好,是让别人知道【你有这样的本领】,对方有需求主动来找你,在告诉对方之前,确定对方会按照你的话来做,再着手。

于是,关于桐华的长篇小说《长相思》、蒙曼的《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和蒙曼的《蒙曼说唐》系列(武则天、太平公主和唐玄宗),我觉得应该聊几个【我认为应该读的切入点】,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就可以了。

像之前那种洋洋洒洒一大堆,流量还不高的讲述模式,还是留给【某些私课环境】吧。

【1】桐华的长篇小说《长相思》

23年假期档,热度颇高的自然是由杨紫担任女主的《长相思》。

《长相思》我还真的看了——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开的是2倍速。

杨紫的演技是有明显的提升,一众帅哥的表现也不像流量明星那边空有好皮囊,虽然剧情与原著有大量不同,作为言情剧,还是相当【可以的】。

那么,如果以原著小说《长相思》三部曲为样本,我们可以思考出些什么?

第一,承平日久,大众对强烈的情感需求日趋增强

如今,人间虚情假意是常态,就像随手抛弃的垃圾袋一样随手可见,男女真情倒是无处可觅,所以,言情小说和偶像言情剧倒是永恒的“畅销主题”。

在《长相思》之前,桐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自然是《步步惊心》,这还是2005年的作品。

想当年,魂穿宫廷的故事,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之后的《金玉良缘》虽不是穿越剧,但延承古风,主打轻松纯爱。

《最美的时光》则是都市剧。

对比,这四部我(还算认真)研究过的作品,咱会发现这种情感剧虽然极为套路,但观众都极为买账,除了故事性强,还因为女主角的特质往往是一个时代年轻女性心理的投影。

以《长相思》的玟小六为例,

这个妹子有点男孩子气,不爱做家务,甚至有点邋遢——被子不叠,碗懒得洗。

但是,到底是个软妹子,不仅是身体,而且心也容易软。若不是血统高贵,其乐于助人的灵动性格,大抵是个讨人喜欢的邻家妹妹型。

那么,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除了血统高贵和让众多男人环绕这两点,玟小六的特质又何尝不是大多数姑娘们的“集合体”?

所以,女性向的小说和女性向的游戏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

让人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怦然心动!

而且,越是经济复苏、社会祥和,具有强冲突性的情感戏越能打动人心。

考虑到很多人不结婚甚至不恋爱,虚拟情感满足必将促成一个容量可观的大市场。

第二,描写人物可能并不需要对细节有各种描述

这是第一次,他们真正看清楚他的模样。墨黑的长眉,清亮的眼眸,笔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简单的粗麻衣衫,却是华贵的姿态,清雅的风度,让麻子和串子一瞬间自惭形秽,不由自主就生了敬畏。

上面这段是全书第一次对【涂山璟】外貌的描写。

但,【桐华】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详述。

长眉是怎样的诱人、眼眸是怎样清亮——宛如星星般闪烁?鼻子是如何挺拔——如凿一般?嘴唇的薄薄,是温润如玉,透见粉红?

比起一众花里胡哨的描写,【桐华】的技巧在于给予更多的想象。

像玟小六,全书在外貌身型上的着墨也是极为克制,这也有助于读者将自己代入角色。

除了这些,我们应该去学习《长相思》中的情感冲突设计。

到底还是四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戏,引入家国情怀自然是常见操作。

你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等,莫不是置于一个纷乱的大环境,凸显人物关系的交织。

自然,《鹿鼎记》不能算武侠小说,韦小宝不是大侠,自然不能为国接盘。

第三,创作也要考虑宏观文化政策导向

《长相思》小说是2019年的作品,而《长相思》影视剧是2023年的作品。

这两个时点分别是疫情前和疫情后。

我寻思,如果不是疫情缘故,《长相思》影视剧应该是跟着小说前后推广。

《长相思》是借用的是上古三皇五帝的神话背景,一方面,是规避架空历史引发的“历史虚无争议”,另一方面,也是响应宏观文化政策——传统文化复兴大旗。

除了言情小说、影视剧,连不少游戏也大量引入传统文化概念,这本质上是一种信号——即宏观政策比较期待有大量融入“旧文化”的“新内容”。

而之前像《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的火爆,也佐证了这一点。

《长相思》虽然还是言情剧的结构,但“三皇五帝”这个概念,就能让很多观众出于“考据的心理”去或主动或被动地了解传统文化,如此一来,整个文化传播格局就打开了。

光是上述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以让【有心的读者】研究《长相思》小说,来为今后的创作指导基本思路了。

【2】蒙曼的《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

这部分内容原本想做个独立单篇,连篇名都起好了——

看完这套书,我怕你会疯狂爱上唐诗宋词!

不过,考虑到《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本就是喜马拉雅FM开播的同名付费音频节目的文字升级版,如果说夸赞,也无非是唐诗之美,皆是韵律等溢美之词。

毕竟受众设定为大众,太浅的内容都是耳熟能详,太深的内容难免枯燥,《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只是在雅俗共赏间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这套书通过精心收录的几十首唐诗解读,将唐诗的精神情感与现代人连接起来,为读者展现唐诗虽经千年却永不过时的恒久魅力。

倘若是一般书评,我会沿着这句话的风格铺陈一番大唐风骨,或是塞外金戈铁马的征战,或是盛世国富民强的风雅,或是男女含情脉脉的愁爱。

只是,将唐诗至于唐史内,又会看到不一样的色调。

唐宋相似,能舞文弄墨的,几乎都是不差钱的主儿,风流的基础,往往都是有俸禄——哪怕是被贬谪他处。

当然,还是从【宏观文化政策导向】看,读者抽空读这样的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肯定要比刷各种短视频强太多。

重点来了,我在看这套《蒙曼品最美唐诗》之余,还抽空看了由Netflix出品的两季【人+性大不同】,这是关于情欲文化的“访谈类节目”——有一定尺度但绝不过界。

认真看完这两季,我更加推荐【有思考的读者】抽空阅读以《蒙曼品最美唐诗》为代表一众普及传统文化读物。

第1季【人+性大不同】的主舞台在日本东京;

第2季【人+性大不同】的主舞台在中国台湾。

如果说两位韩国主持人被日本东京的“世俗文化”(18+影片、情趣玩具产业和牛郎等)震惊,那么,中国台湾对【人性】的接受程度可能还要让人瞠目结舌。

顺带一提,秋叶原可见的国产游戏广告有《原神》和《碧蓝航线》——这应该是23年1月拍摄的。

当一种文化上升到【产业】这个维度,总有些东西有迹可循,

比如,产业之中的顶尖者,其成功之道,总有些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

“要做,就要做到无与伦比”。

如果搁在权力角逐层面,那么,无非是“要么不做,做则做绝”。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

深层面一些看,情欲文化肯定要随着互联网浸入,而且,时代越平和,这种文化入侵会更快。

人嘛,暖饱思淫欲,总要找一些新东西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以当前我们所见的互联网现状(所折射的当下现实),这种“软侵袭”又会在新生代中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呢?

这个问题是我在看这部综艺时会思考的。

我在旁观(研究)各个大流量平台时,对层出不穷的各种内容的评论和弹幕,总是在试图理解【背后的动机】——反正,我自己是没啥动力去发评论、弹幕。

除非有人付我钱。

当然,其中一个我是琢磨出的——即【情绪】。

也从侧面说明至少上亿的网络用户无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其喜怒哀乐不现于脸上,那就表现上文字上。

对于“情欲”文化这种基于本能的外来“刺激”,想来也有相当数量会出于“尝鲜”的想法而沉浸其中,而自制力的缺失也会引发【不能自拔】。

而品鉴唐诗宋词这种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帮自己提升品位,也是给未来的家庭熏陶一种氛围——不客气一些说,个体的文化程度越低,外来情欲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越大。

对于个体而言,想在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不是为了考试的【读书】自然是步入社会后的“杀手锏”。

腹中有书气自华,倘若笔杆子和嘴皮子可以同时拿捏,自然可以有幸舌灿莲花、妙手成文,别人只会说一些网络流行语,而你则能接几句“唐诗宋词”,必能让人刮目相看!

视频年代,必然让擅于舞文弄墨者成为稀缺资源,也让键盘码的遛的,终究不如字迹娟秀或大气的。

所以,有心的人,真的要环顾四周,琢磨下看哪些书是有助于一时,看哪些书是有助于一世了!

【3】《蒙曼说唐》系列

虽然汉唐打下了中华民族的主基调——如中国的文字叫【汉字】,中国的语言叫【汉语】,最寻常的传统服饰叫【唐装】,国外很东方的地方往往叫【唐人街】,但可别忘了,关于汉唐,还有“脏唐臭汉”的说法。

西汉的转折点自然是汉武帝时期,汉军北征,何其壮哉!穷兵黩武,最后依旧轮台罪己。

东汉自“永元之隆”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跌跌爬爬撑到曹丕当权,终于换了王朝。

到了唐,太宗立下了“天可汗”的威名,可之后孱弱的高宗最后让武则天开立了周;李隆基赶上了好时候,成了开元盛世,也酝酿了安史之乱。

换言之,一旦骄奢淫逸,就难免由盛转衰。

当然,读史书还可以看更多层面。

比如,当下由于汽车工业的繁荣与二次元文化的发展,我关注到一些痛车价格不菲,如法拉利、保时捷等,而车主往往年纪轻轻,甚至二十出头,这就让人好奇是不是出自商贾之家还是有幸中了头奖。

不过,如果是出自商贾之家,还如此招摇,当事人可曾为家族有所考虑?

更有趣的是,由于有些娱乐内容牵扯到【换车】,我还关注到某些大公司创始人的车和车库——车库自然是大,车自然是贵,掐指一算,至少4辆豪车,落地总价怎么算都超过500万。

我想到公司股价已经先是暴涨10倍,最近又跌回发行价,公司业绩平平,欠缺亮点,明显缺少战略规划,联系到创始人都如此“纸醉金迷”,公司要是能持续、稳定、向上发展,那才是诡异!

所谓见一叶落而知秋,大概是如此。

《蒙曼说唐》系列中的三位主角——武则天、太平公主和唐玄宗,无一不是在繁华中迷失,在最高处陨落。而且,权力场上的最高处,一旦跌下,那就是落入万丈深渊。

其实不光是唐史、宋史,二十四史中的内容,皆是国人安身立命的前车之鉴。

本来想聊一些颇为深入的东西,还是算了——好东西可不能随便免费拿出来分享。

你以为历史不过是很遥远的故事,但现实往往是历史套上了时代的衣装,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套《蒙曼说唐》系列是【百家讲坛】讲稿的升级版,本身就是很亲民的读物,有助于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梳理初唐历史以及三位大人物的经历。

如果读者有心琢磨商业成败的道理,这套书有助于打下一定基础。即使是当做故事书看,也能有一种沉浸感。

最后一提,桐华的长篇小说《长相思》、蒙曼的《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和蒙曼的《蒙曼说唐》系列,都是质量相当高的书。

其中,小说《长相思》作为80万字的言情三部曲,尤其还是单女主的设计,必然有人得有人失,我认为正是因为篇幅过长,结尾部分很让人“意难平”。

《蒙曼品最美唐诗》系列主要培育读者的人文情怀,我倒是更建议男生多看看,这年头没文化的人忒多,你想撩妹,有时候比竞争对手多一点日积月累的传统文化,那可就是杀手锏!

《蒙曼说唐》系列,反正我建议当兵书看,聪明一些的读者应该能从相似的上升路径中看出【权谋的用法】,这可比关注什么武则天侍寝两代天子,唐玄宗抢儿子的女人,带劲儿多了!

以前我会在文末加一句,多看书,多读好书。

现在觉得挺没意思——爱看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