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暑期大调研实践活动是山东农业大学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组织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通过此次实践,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增强对农村的关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8月5日下午在李北兴,刘峰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寿光市亿嘉大厦集合,了解了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公司文化,随后跟随老师到附近的亿嘉农资门店走访。

8月6日上午在李北兴、刘峰等老师的带领下有幸走进营里镇,在营里镇的新农人产业联盟会客厅了解到了营里镇的农业产业分布及其发展史,营里镇是一个拥有11.6千里海岸线的沿海小镇,营里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东邻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北接羊口新港。面积303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6万人。境内省道新海路、南大路横贯东西,羊临路、羊田路纵贯南北,荣乌高速、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穿境而过,是寿北地区交通枢纽。营里镇农业资源丰富,是潍坊市为数不多的集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渔业养殖、滩涂养殖、畜牧养殖等多业态、多品类于一体的镇域之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程度较高,是寿光市重要的农业大镇。接着又跟随营里副镇长去到本镇的寿光淼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8月24日跟随刘峰老师前往古城街道和田柳镇进行开始调研暑期大调研的主要任务之一——数据统计(行政村的问卷调查填写),在政府接待室等待各位会计到来。随后我们前往大厅展开调研,帮助所负责的行政村扫描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尽管出现数据收集耗时过长、被采访人使用手机不熟练等问题,由于准备充分,我们的调研工作顺利完成。各个行政村的村委成员十分配合调查,十分认真填写问卷的每一个问题,遇到问题,我们会及时给予回应,在此过程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每个行政村的发展状况,常住人口的年龄分布,各个行政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基础设施等信息,其中乡风文明方面令我印象深刻,乡风文明是指农村地区传承和弘扬的良好风尚和道德规范,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民约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文明创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乡风文明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乡风民约暑期大调研报告是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对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的描述、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内容。通过这份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决策参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农村文明创建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等,也深刻体会到深入基层,深入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喜悦,听着乡亲们熟悉的乡音,看到村民们亲切的面孔,我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也深刻体会要将书本上的知识搬入田间地头,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发展,不辜负我们脚下的土地。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高,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一些农民开始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产出,提高自己的收入。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在不断改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互动,我更加了解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他们每天辛苦劳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地区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田流转困难、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于岱下,行于田亩。作为农大学子,我积极参加本次调研活动,同数名具有乡土情怀的农大学子一起扎根基层深处,将强农兴农的汗水洒向家乡的土地。这次调研活动让我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农业生产,对许多乡村来说,种植业的兴盛与否,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发掘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不断优化调研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思,牢记“回报家乡”的使命,坚定“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身体力行地完成学业,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厚植爱农情怀,在实践中练就兴农本领。这次的大调研,不但让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坚定了回报家乡的想法。家乡需要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我们,我们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