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8月8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长青社区党支部结合关工委开展古琴琴谱《流水》选段的学习,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开始,古琴老师先弹奏了古琴曲《流水》,在悠远的古琴声中拉开了古琴曲背后的故事。古琴老师讲解到,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了解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后,古琴老师教导小朋友学习《流水》的选段。小朋友们专心的学习着,之前参与过古琴活动的小朋友在学会后还帮助其他小朋友学习,纠正指法。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减字谱到一个琴曲的背景,包含了满满的中华文化,学习古琴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历史,是对文化修养的一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