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唯有老师,或许是他们借以“尊师重教”的道具,但绝不是躬身亲为的职业。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至圣先师,是为孔子。这幅先师孔子行教图,应该是一幅超越时空的画像了,所有的学校、私塾都会悬挂孔子的画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有一幅画,发行量远超孔子像。

看这幅画,是西方油画的风格,万山葱茏,充满绿色的生机;阴云密布,裹挟巨大的变革。画中人身穿长衫,手拿雨伞跨过崇山峻岭,握紧的拳头充满了力量,但从内到外都是一副乡村教师的气质。

这就是《去安源》,据说发行量达到9亿。它生动反映了画中人“弃笔从戎”投身工农革命一线的情景。画中人后来回忆,那是1921年,不是1920年,当时穿的也是短衫,并不是长衫。说来也怪,我们从来没见过穿短衫的他,不是穿长衫,就是穿军装,再到后来的中山装,总之没有西装和短衫。长衫更加能够衬托出他的教员气质。

当时的教师职业是不错的,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是一个救国救民的职业。近代维新运动以来,直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人普遍认为要强国首先要强思想文化。而要强思想文化,就要在育人上下功夫,所以在洋务运动以后,造船厂学校少了,师范学堂多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就叫京师大学堂。湖南当时的第一师范,第四师范,都是湖南学子心向往之的高等学府。这里是画中人的革命人生的起点。

如果当时国泰民安,画中人的人生应该就是毫无例外地从事教育行业了,业余再写写报纸评论。多年以后,他谈到自己的退休,就说过这样的话: 去大学教书,顺便给人民日报写点评论。时代的风云呼唤时代的英雄,他很快离开学校,投身工农革命的浪潮了。

16年后,一个美国落魄记者为了拿到一笔可观的稿费,千辛万苦找宋先生开了介绍信,翻山越岭去延安进行独家战地采访。延安也很欢迎他,希望用他的渠道向世界描绘红色中国的模样。画中人就是在此时对他说,要不是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我现在可能还在长沙当小学教员。这是外界对于他教员称谓的源头。

教员是一个美好的词语,那个时代喜欢把所有职业都加上一个“员”字,以示人人平等、职业平等,特别是军队,战斗员、司令员、炊事员、司号员,不管职务高低、多少军饷,都是“员”。或许这就是教员的有教无类思想向军队的普及。所有事务都通过委员会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教育思想的蔓延。

美国记者斯诺不仅向世界介绍了延安,也把画中人的真实面容传播到了全世界。那几张最著名的照片里,画中人始终是温和谦逊的教员形象,丝毫看不出指挥千军万马的军旅作风。

他用的最多的发语词就是,“要教育人民……”

他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一次次挽留了中国革命,一次次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就像指路明灯,给人希望和力量。

他说,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人嫌,只留下一个导师就够了。

如果你真的读懂了他的思想,你就会信心满满,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把困难和忧愁一扫而光。

你说,他是不是我们永远的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