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八骏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的议程之一是推进成员国之间贸易使用本国货币结算。耐人寻味的是,会晤主席国南非有关当局特别说明,该议程与去美元化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需要首先澄清两点。第一,至今,国际社会关于去美元化的讨论,同上世纪70年代黄金非货币化有本质区别。那时,先有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订其章程正式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关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条款,并且,实施多重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即除美元外,西德马克、英镑、日圆和法国法郎等皆可充当国际货币,列入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而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再次修订其章程,美元仍然是最重要国际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当前所谓去美元化,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趋势,是一个不断扩大和增强的过程,谈论美元丧失其最重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尚早。但是,越来越多国家和国家间组织以本国货币或成员国货币来结算相互贸易,意味着美元作为最重要国际货币的地位趋于衰弱。同时,欧元、日圆、英镑等其他国际货币的地位也随美元一同下降。

不仅是金砖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都是推行以成员国货币结算相互贸易的国家间组织。2023年3月28日至31日,东盟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尼举行,首要议程就是,在已实施以本地货币结算相互贸易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本地货币交易(LCT)计划以减少在金融交易中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为此,东盟扩大其跨境数字支付系统。率先实施本土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以取代美西方国家跨国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砖国家推行相互贸易使用成员国货币结算的空间巨大。巴西和中国贸易每年都刷新纪录,2022年达1,500亿美元。巴西和印度贸易2021年增长60%,达115亿美元。俄罗斯和印度贸易2022年增长2倍,达31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从2021年的1,470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1,900亿美元,增长约30%。金砖国家有自己的银行,拓展成员国货币为单位的金融业务,可以领先东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上海合作组织。2023年7月4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议,“扩大本组织国家本币结算份额,拓展主权数字货币合作,推动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

值得重视的是,人民币不仅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贸易中的结算比重不断提高,而且,被其他一些国家用作它们相互贸易的结算货币。其中,路透社2023年7月3日报道,印度多家炼油商已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这一信息尤其值得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2023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印达成军事、科技、经贸合作协议。在地缘政治如此重大变动的背景下,印度公司开始使用人民币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反映经济规律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印度卢比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印度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份额仅约2%。这两点,使印度卢比无法为其他国家所持有而充当贸易结算工具。无独有偶。巴基斯坦也开始用人民币向俄罗斯购买原油。俄罗斯与伊朗则正在讨论使用人民币进行相互贸易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10年,最好的场景是,即使俄乌冲突扩大地理范围和提高战争烈度,即使台湾问题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但是,人类会避免核大战。即使在最好场景里,世界经济也将面临分裂局面。可能呈现的是两类情形。其一,美国和中国分别形成两大国际经济体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大体是间接的,经由其他一些国家或国家组织。其二,中美是世界两大经济体而相互分离,世界经济碎片化。

与两类情形相适应,世界或形成人民币与美元并立的两大货币体系,或形成以人民币、美元两大主要货币区与其他若干小货币区并存的格局。从现在起,香港必须协助国家建设人民币货币体系或者人民币货币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协调港币与人民币关系;二是拓展人民币两岸业务;三是助力国家创建人民币金融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