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卫是干啥的?三言两语说不清。

年轻的时候,他执掌过三尺讲台,像一粒蒲公英种子,扎根沃土,汲取养份,孕育一方热土鲜花盛开,可谓“桃李遍地香”。插空也会“舞文弄墨”,作品缕见报端。

后来,他当上了市里的教育督导,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体制改革进步,从恢复高考,到985、211“双一流”,他推动了一个地区的高考一流升学率。

再后来,他做起了义务宣讲员,到处宣讲传递党和政府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好声音,成为一个知名公益人。

他带领一群人,将红色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齐鲁大地。

走过82个春秋后,于大卫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2002年,是于大卫在人生旅途上最为苦楚的一年。

就是在这一年,他含着眼泪从衷爱的人民教育战线上退了下来,这叫着退休了。

然而,刚刚退休的于大卫,闲在家里极度不习惯。

于是,他便主动找到地方党组织,自荐当起了党的政策理论义务宣讲员,成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老干部宣讲团的一员。

这一干,就是21年。

刚刚涉及这个“行当”后,在走进机关部队学校、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宣讲时,干部群众、学生工人等都明眼发现了于大卫的政策理论功底和远见卓识思维,并被其课件里一串串鲜活的事实范例所感动。

更有许多离退休干部党员,被其公益精神所感染,自愿“投奔”于大卫,跟随其加入到宣讲组织的主观愿望油然而生。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街道老干部宣讲团建团37年,是在老一代宣讲人的苦心经营下一步步发扬光大,成为烟台市一个“非营利性质社会公益组织”。

由于于大卫的出色表现,在前任团长“退休”后,党组织让他接棒第四任团长。

如今,这个政策理论宣讲团,在于大卫的带领下正发挥着空前作用。

成员也发展至70多人,形成了有众多离退休干部党员共同参加的规模团队。

于大卫接任团长以来,这支红色队伍在他的率领下,立足芝罘,拉动烟台,辐射山东,走上全国,根植于人民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们结合国情社情民情,将红色火种高举传递,将党的血脉输送至天山雪域、大江南北,通过红色传统教育,助力党的基因在青年一代繁衍生息。

为使宣讲内容分门别类、富有针对性,宣讲活动有序开展,宣讲工作务实求真,宣讲效果入脑入心,于大卫团长将全部宣讲员划分为14个工作组,每组5名宣讲员,各自都有详实的主题课件和宣讲方案,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适当的宣讲内容,以基层社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业为阵地,以党建传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为主要宣讲内容,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让群众知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下了江山,守住了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21年宣讲路,于大卫走得坚定踏实。

烟台驻军官兵每年都能够享受到他送来的革命传统教育盛宴。

于大卫原本是个“教书匠”,他的不少学生也都继承了他的事业,当上了辛勤的园丁。

然而,于大卫的宣讲声音,又时常会在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海洋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等学府的学术报出厅里响起。

因为有了于大卫,山东省理论宣讲干部培训班在烟台开班,特邀于大卫为客座教授,给学员们做专业辅导,并介绍自己的宣讲经验,此举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认同。

21年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于大卫携老干部宣讲团累计宣讲1000多场次,受教育面达200多万人次之巨。

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了营养;普通群众从中受到了教育;年长者从中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知道了马克思主义行;青年人从中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61岁走上宣讲公益路,82岁宣讲热情有增无减。

是什么动力让于大卫21年“宝刀不老”不减当年勇?

答案是:身体力行,为党发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

现在,以于大卫为团长的烟台东山老干部宣讲团,先后荣获“山东省理论宣传大众化示范基地”“烟台市理论教育先进单位”等奖项。

于大卫本人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标兵”等荣誉称号。(董欣 任春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