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里的中国

陈璧耀

本书通过对一个个汉字、词语的考辨、溯源,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谓是:一字一词,蕴藏大千世界;原始要终,探寻文化密码。这本书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书中通过对大家熟识的汉字、词语、俗语和成语的解读,带领大家探究隐含其中的知识密码。二是学术性。知识必须升华到学术层面上才能说不仅弄懂了而且弄通了。这本书的学术性是融化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之中,既有扎实的史料依据又有完备的逻辑说服力,可靠可信且可用。三是有趣味。作者将一些俗语、典故背后的文化娓娓道来,寓知识和学术于趣味之中,易懂易记。四是有文化内涵。……

“汉”字繁体作“漢”,许慎《说文》释义为:“漾也,东为沧浪水。从水,難省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释说:“出今陕西汉中府宁羌州(即今宁强县)北嶓(bō)冢山为漾,至南郑县西为汉,今名东汉水,东流至湖北襄阳府均州(即今均县)名沧浪之水,又东南流至汉阳府汉阳县汉口合江。”

“汉”字从水,所以初义与水有关,是称为“汉水”的一条河,也叫“汉江”,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32公里。其源出自今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向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流入长江。《尚书·禹贡》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是说汉水的源头称漾水,东流之后称汉水,再朝东又称沧浪水了。一水而三名,犹如长江之湖北段称荆江,其下游称扬子江。郦道元《水经注·夏水》引《永初山川记》说:“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沧浪水就是《楚辞》中渔父唱“沧浪之水清兮”的地方。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