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中华大地终于走出战火阴霾,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人民终于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而毛主席的两个孩子,也终于能回到父亲身边,和父亲幸福的团聚在一起,感受久违的温暖父爱,在父亲的陪伴下读书上学,结婚生子,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

建国不久,毛主席的两个儿子都相继结了婚,而他们结婚的对象还是一对亲姐妹。

其中,毛岸青的妻子就是妹妹邵华。虽然毛岸英不幸英年早逝,但幸好有毛岸青和邵华以及孙子毛新宇等儿孙时常陪在毛主席身边,让晚年的他能拥有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

而毛主席之于邵华,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更是她的引路人,她一生谨记父亲的教诲,把人民群众时刻放心上,一生为国为社会做贡献。

2008年,就在邵华离世前的一个月,在病榻上的她得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妹妹李敏的倡议下,她让儿子毛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群众捐款十万。

从邵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对她一生的影响,也看到了老一辈人勤恳朴实的品质和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成为毛主席的小小知心书友

邵华本名叫张少华,她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他们都是为了追求民族解放事业作出无私贡献的革命先辈。

1938年,张文秋在革命圣地延安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邵华。

而在邵华之前,张文秋还有一个姐姐刘思齐,她们是同母异父的姐妹。

而那时任谁也没想到,这两个女孩后来的命运能与毛主席的家庭紧密相连。

此后,俩女孩都嫁给了毛主席的儿子,成为了毛主席的儿媳。

1949年,趁着新中国举国欢腾的喜气,毛岸英和刘思齐喜结连理,幸福成婚。

十分高兴的毛主席为他们置备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席,在中南海办了两桌酒菜和大家一起为两位新人道喜。

从小看着刘思齐和邵华姐妹长大的毛主席,对这桩亲事和儿媳也是十分满意。

然而,婚刚结完,毛岸英便响应国家的号召,英勇地从军出征,踏上了朝鲜战场。

他在那里表现出色,英勇无畏,但却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消息传来,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所有人都悲痛不已,深感痛惜。后来在毛主席的开解下,刘思齐最终选择了改嫁。

面对女儿不幸夭折的婚姻,张文秋十分的心痛难过,她也对此难以释怀,遗憾万分。

这时,张文秋想到了毛岸青,她知道岸青也年纪不小了,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姑娘成家,而自己的小女儿邵华也长大了,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小儿子和自己小女儿能走到一起,让两家人再续前缘,那就真是太好了!

而邵华,从小就时常跟着姐姐、姐夫去毛主席那里玩,可以说,邵华从小是毛主席看着长大的。

青春期时的邵华爱上了文学,那阵她尤其喜欢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有一次,当她一见到毛主席,就兴奋的给他介绍自己的最爱《简爱》,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虽然毛主席当时没看过这本书,但同样热爱文学的他仍然十分耐心的给予倾听和鼓励。

后来当邵华再来看望毛主席时,她看到毛主席的书桌摆着一本《简爱》。

当时邵华的心里十分感动,她没想到毛主席竟是如此心细之人。

而毛主席也和她再此兴致勃勃的聊起了简爱,还谈起了这本书想表达的人生观和恋爱观。

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毛主席还喃喃地提到了儿子毛岸青,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时在这位妙龄少女的心里,就对毛主席口中那位素未谋面的哥哥,不禁生出了诸多好奇之心

后来,当她成年后读了大学,母亲张文秋拉着她一起去看望毛岸青,这下俩人才终于有了第一次的相见。

去的一路上,张文秋瞅着比邵华还忐忑紧张,她特别希望俩孩子能对上眼,弥补两家人的遗憾,可缘份这件事是任谁也强求不了的,强求没半点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那么,张文秋能否与毛主席再结亲家?两家人能否再续前缘,了了心愿?毛岸青和邵华能否如同哥哥姐姐一样,一见如故,相识相爱,最终走到一起,结成终身伴侣?

1960年,张文秋带着女儿邵华拜访毛岸青。

当毛岸青走进会客厅,第一眼看到邵华,他顿觉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