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与服饰文化

郑桦

本书是一本研究与中国传统服饰有关的文字的图书。全书分为“头衣”“上衣”“下衣”“足衣”“佩饰”“服饰材料”等六章,利用传统训诂方法及字族理论逐字分析解说,从全新角度寻找隐匿在这些汉字中的编码理据,一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汉字和服饰文化的关系,有理有据地揭示古代服饰命名由来,说明古代服饰性质及特点,展示古代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汉字里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衣帽本是随人类进化的演进之物,遮羞体、避暑寒是其最初的自然功能,但当人类脱离原始状态,物质水平进一步发达后,鞋帽衣衫便成为表明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不同官阶的标志性符号。各朝各代史书中专门有懊服志》记载,目的是让尊卑有别、贵贱有等。而且如何穿戴已不是个人的服饰爱好,而是所有人必须遵循的政治制度,是儒家礼制的根本体现,是彰显宗法等级制的符号,更是男权的具体体现。《沦语·为正:“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不难看出,孔子崇尚的是前三朝礼制,他认为殷朝沿袭的是夏朝的礼制,所废弃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的是殷朝的礼制,所废弃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有继承周朝制度而当政的人,就是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沦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沦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叫函孔子说周朝的礼仪是依据夏商而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礼。颜渊问治理国家的事,孔子回答用夏朝的历法,乘商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则用韶舞。颜渊问“为邦之道”,而孔子回答“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可见舆服被看作是天下大治的标志。孔子不止一次地表明了自己崇尚周礼的主张,“礼”的地位可见一斑,而头衣——帽子则是“礼”的重要载体。人分三六九等,因此帽子也就有了冠、冕、弁、巾等的分别,而这些词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彰显神圣的皇权天道。什么人戴什么帽子都有礼制规定,不能随意更章改制,不然就是大逆不道。子臧好鹬冠,招来杀身之祸;昌邑王肆意践踏尊贵,被废为庶人。各朝各代礼制虽有增损,但维系其统治的等级制度却未变,礼制就不能逾越。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