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始建自汉代,俗称“东岳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重要场所。这座庙宇的建立,体现出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岱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见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岱庙正门正对着泰山山顶的南天门,这里不仅是泰山的重要起点,更是这条超长中心主轴的起点。有趣的是,据说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也在这一轴线上。这一特点无疑强调了岱庙与整个泰山文化的紧密联系。

有句俗话说得好:“登上泰山而不逛岱庙,就不知泰山之源头,逛了岱庙而不登泰山,就不知岱庙之深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岱庙的重要性以及它与泰山的密切关系。作为整个泰山文化的起源,岱庙无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在岱庙内,最大的建筑便是正殿宋天贶殿,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这座古建筑群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历代帝王碑刻,如张迁碑、衡方碑、孙夫人碑、秦代李斯小篆碑等,现有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这些珍贵的文物,使岱庙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后的第三座碑林。

游览岱庙时,随处可见古庙、古树、古书、古器、古殿和古碑。它们共同为岱庙塑造了难以撼动的文化地位。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古老的岁月。

岱庙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帝王宫城的样式,周长达到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数量多达150余间,包括唐代的殿阁和宋真宗大举封禅时的建筑。总体布局上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的布局方式,均衡对称。

我们只需花费20元每人,便可以走进这座古建筑群,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其他景点相比,这里的门票价格显得相当亲民。步入岱庙,可以发现许多分散的景点,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每一个都极富参观价值。

岱庙的核心建筑是天贶殿,这座宫殿是东岳大帝的神宫,供奉着泰山神,也就是东岳大帝。根据民间传说,这个神是黄飞虎,他在《封神演义》中被姜子牙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负责掌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

天贶殿的创建始于宋代,它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并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关于它的创建,还有一段传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据说有“天书”降临泰山,宋真宗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答谢上天。

天贶殿的建筑规格为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面积近970平方米。这座大殿建在一个长方形的石台之上,三面有雕栏围护,正面则是宽阔的大殿门面。天贶殿的建筑结构为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采用的是重檐八角的建筑形式,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在大殿檐间悬挂着“宋天贶殿”的巨匾。

进入殿内,可以看到大型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这幅画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这幅画全长62米,高3.3米,展示了东岳大帝出巡和凯旋的壮观场面。整个壁画由697个人物构成,辅以吉祥的禽鸟、瑞兽、车马坐骑、山林怪石、殿宇桥涵,构图严谨,气势恢宏。

这幅画最初由宋代绘制,但由于大殿屡次遭受火灾和地震的破坏,原画已经毁坏。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是清初画家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重新绘制的。整幅壁画可以说是宋绘清修,还保留着宋代的遗风。

此外,岱庙也是碑碣的集中地,现存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碑碣石刻211通,被人们称为“岱庙碑林”。这些碑碣石刻承载了泰山历史文化的精髓。

在岱庙内还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汉柏”和“唐槐”。这些古老的树木与岱庙的历史一样悠久,为这座古典园林增添了万种风情。

总的来说,岱庙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神宫和碑林,也是一座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如果来到山东省泰安市,你可以选择放慢脚步,来到岱庙走一走,感受古迹背后深厚的华夏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