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报!热烈祝贺衡水泰华中学青年教师微课大赛荣获佳绩(一)

潜心研教学,微课出佳绩。近日,在全市2023年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微课大赛中,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踊跃参加比赛,12名教师斩获佳绩!我校共有1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六位教师的风采。

一等奖

赵雪桃:《正弦定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正弦定理,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是三角形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余弦定理,知识储备已足够.它是后续课程中解三角形的理论依据,也是解决实际生活中许多测量问题的工具。因此熟练掌握正弦定理能为接下来学习解三角形打下坚实基础,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变通。

课程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环节逐步得到深化,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入手,类比余弦定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问题串的形式,由浅到深,定理在问题中孕育→定理在特例中诞生→定理在实验中成长→定理在证明中丰腴→定理在应用中成熟,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方面为主线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反映了重要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化未知为已知,以及锲而不舍的数学精神。

张云暖:《水溶液中多平衡体系微粒行为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节课对三个耳熟能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一、【证据推理篇】越热越水解是真的吗?醋酸钠升温pH为什么升高而不是降低?本课借助NoBook虚拟实验室通过证据推理证实了越热越水解是真的,OH-浓度确实增大了,但是由于水的电离增多,所以H+浓度也增大,pH不升反降。

二、【模型认知篇】Ca2+与HCO3-不反应是真的吗?本课通过绘制微观示意图并对微粒浓度进行计算,证明Ca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并推及许多难溶盐的金属阳离子和HCO3-及HS-都不能大量共存。

三、【实验探究篇】CaCl2与NaHCO3不能大量共存,用CaCl2鉴别NaHCO3和 Na2CO3是可行吗?学生提出猜想,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实验室常用的浓度都能使氯化钙与碳酸氢钠沉淀,因此在实验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建议先稀释再鉴别。

通过本课我们验证了一些结论的真假,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敢于质疑,长于推理,善于建模,乐于探究,用化学的思维和工具武装自己,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王焕锁:《琵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课程旨在通过鉴赏《琵琶行》音乐部分,分析音乐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写作方法进行摹音,让学生感悟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提升综合审美鉴赏能力。

课程主体由听音问法、赏音析法、以法摹音三部分组成。以学生想把听的音乐会中精彩音乐用文字形式发朋友圈为导入,听音问法,以问题为导入,创设生活情境。进而赏音析法,通过设计分析词语、明确手法,合作探究、分析手法,梳理整合、归纳总结三个活动开展赏析音乐、分析手法的教学活动。然后,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手法进行音乐的摹写,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进行展示,回扣、解决导入问题。课程最后学以致用、以法摹音布置作业。

该课程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问题分析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

二等奖

种俊娥:《文化人董俊辉因卖大米而爆红的秘诀——图尔敏论证模式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课通过思考现在董宇辉直播爆红的说理过程,引出图尔敏论证模式,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作文论理问题,找出图尔敏论证模式与议论文写作相对应的点,提高学生论理能力,让学生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李宁:《七届二中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课以“立德铸魂 ·‘赶考’新征程”为主题和主线,由三个部分组成深入探究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为“品德润身,铸品质超凡‘赶考’人”,通过《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引发的国共两党的不同思考来对比理解两个“凡是”所体现的党对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对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第二部分为“公德善心,做开拓时代‘敢考’人”,通过对我党前后政策变化的对比、对经济建设的探索理解、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正确判断及治国智慧,感悟其维护人民及国家利益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理解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第三部分为“大德铸魂,凝家国天下‘赶考’魂”,这部分总结我党成立以来的成就和中国人民不断斗争、建设新中国的重要事件,深刻感悟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将赶考时代,使命担当的精神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姜领玉:《液体的表面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5节液体。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实验现象切入,再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微课紧紧围绕实验展开,通过观察和描述实验细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真实、准确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实验引入

通过两个实验“牛奶咖啡”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接触表面存在一层膜,通过将膜刺破,观察膜的变化,“杯满不溢”液体与气体接触表面也存在一层膜,通过观察发现膜的形状引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二个环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图片展示观察生活的表面张力的现象,水黾在水面行走,水滴和肥皂泡都呈球形,这些现象都能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第三个环节:分组实验

共三个实验,前两个棉线圈和金属框的实验,通过金属框上金属杆的运动反映液体表面存在收缩趋势,通过棉线圈变成圆形,反映液面有收缩至面积最小的趋势;最后一个实验是吹出的泡泡,放开吹气口肥皂泡自行变小的实验,说明了液体会呈现球形。

第四个环节:用理论解释现象

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并给出液体表面张力的定义。

第五个环节:课后探究

布置作业,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解释其成因,最后总结本节重点。

我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同时,我校也将鼓励教师们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我市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