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省《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苏州研究制定了太湖治理“1+N”行动方案,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太湖综合治理系列政策文件。

9月12日,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进行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苏州拥有超过65%的太湖岸线

超过70%的太湖水域

超过80%的太湖峰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殷切希望苏州

“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为太湖治理提供了

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载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苏州自觉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在太湖治理上拿出了

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

苏州《行动方案》

苏州《行动方案》设定了太湖治理“十四五”目标和2030年、2035年远景工作目标。

总体来看,到“十四五”末,高质量实现“两保两提”(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到2025年,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II类比例力争达到70%,太湖水生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提升至“良好”,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

远景目标为到2030年,太湖(苏州辖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流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进一步提高,厚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苏州绿色水乡本底。

到2035年,将太湖建成世界级生态湖区、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江南水乡山水城湖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苏州《行动方案》明确了

6大任务体系

40项具体任务

1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保护和发展

把规范产业准入条件作为减少工业污染入湖的治本之策,高水平规划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大力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先向沿湖区域布局。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推进生态农文旅高度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突出安全度夏,坚决兜牢“水安全”

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强化优质供水保障,推动苏州高品质供水走在全国前列。

提升太湖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坚决打赢安全度汛硬仗。

推动蓝藻主动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防控能力,高水平实现蓝藻“日生日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突出节水增效,高效利用“水资源”

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加强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推进废水资源化利用。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优化太湖水资源调度,科学调控太湖水位,充分发挥水资源调度对太湖水生态、水环境的正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突出保护优先,不断提升“水生态”

大力推进湖泊生态修复,推进环湖陆域湖滨湿地带建设,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筑牢太湖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深化通湖河道治理,大力开展支流支浜整治,打造望虞河清水绿廊。

深化池塘养殖规范化管理,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打响特色品牌,大力弘扬“水文化”

围绕“最美太湖水、文化新地标、世界级生态湖区”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太湖文化标志性载体,美化太湖苏州湾、东山岱心湾、西山消夏湾、镇湖西京湾等沿湖重要环湖节点。

大力发展太湖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推进古镇、古村、古街保护,加强传统风貌保护提升,促进“一镇一品”特色文旅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进一步完善水环境和污染物通量监测监控体系,推进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联合办案,深化流域联保共治,不断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综合治理系列政策文件

在印发苏州《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苏州还出台了《苏州市太湖沿线及其岛屿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实施方案》《苏州市太湖沿线环境提升工作方案》《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苏州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

开展太湖地区“一山一策”“一湖一策”“一岛一策”治理、“江苏苏州太湖湖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太湖博物馆、太湖水文化馆和太湖研究院组建、苏州太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立等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系统性的太湖保护发展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沿线及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

苏州市境内

太湖水面面积约1751平方公里

环湖岸线长205.19千米

常水位以上的岛屿44座

目前苏州围绕

太湖沿线及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开展了

调查观测、退圩还湖等生态修复

禁渔及增殖放流等工作

为全面摸清沿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情况

沿湖4区均已开展

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相关野生动植物、湿地鸟类、水生生物及

外来入侵物种等专项调查

也正在有序开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15项,分别是:严守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评估体系、加强太湖沿线本土物种保护、强化重要物种生境恢复营建、大力推进太湖湖体生态修复、持续扩大太湖水生植物面积、加快太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保持太湖岛屿原真性和完整性、开展太湖生态岸线改善修复、实施太湖沿岸生态湿地保育、筑牢太湖沿岸绿色生态屏障、提升太湖生物多样性执法效能、积极发展生态保护新经济模式、丰富创新生物多样性宣传方式。

太湖沿线环境提升

苏州以环太湖生态保护为总目标

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

制定了太湖沿线环境提升工作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治理行动,打造更加“干净、有序、安全、友好”的太湖沿线环境,充分体现“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推进净化工程、序化工程美化工程、优化工程、提升节假日服务保障能力,即“四化一提升”,共涵盖16类项目;

同时推动形成一体化规建管体制机制,建立一套沿线管理标准。

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

2021年以来

苏州先后建成投运

32个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

比2020年新增

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290吨/日

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置能力545吨/日等

多种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能力

基本满足苏州市的需求

接下来

苏州持续推进

环太湖地区

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到2025年,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高水平构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模式”的目标,为全省、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树立标杆作出示范。

“一山一策”

苏州市共有161座山体

其中约93%(150座)环卧于西部太湖沿岸

整体守护太湖山水资源

是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山一策”工作中,苏州坚持将山体的生态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好山体的自然风貌、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提高山体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同时,注重山体本体保护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将山体与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保护好山体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周边生态、文化、旅游、交通、产业等资源要素,统筹山体及其周边区域整体谋划、联动发展。

治理好太湖

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

苏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坚决把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时刻

放在心上、扛在肩头、干在实处

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效

回答好总书记的“太湖之问”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努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